中医古籍
  • 世界最早的医学校——唐“太医署”

    世界最早的医学校——唐“太医署”

    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医令秦承祖奏准创建医学教育机构教授学生,同时还设立了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医官。到了公元6世纪的隋朝,创立了"太医署'这样一个机构,主要是一些太医们集中在一起办公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医学教育行政机构。隋"太医署"直属太常寺领导。"太常寺"是掌管当时礼乐、郊庙、社稷等一些事的。隋"太医署"有主药2人,医师200人,药园师2人,医博士2人,助教2人,按摩博士2人,咒禁博士2人。但是隋"太医署"的规模不大,设置不全,所以只能算是医学校的初级阶段,并不能算正规的医学校。

    我国第一座由国家举办的正式医学专科学校是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在长安建立的唐"太医署"。唐"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大部份组成,与现在医学院(校)的教育行政机构设置相类似。

    唐"太医署"由皇家直属。设太医令2人,是"太医署"的最高行政官员,相当于现在医学院(校)的校长职务;还设立太医丞2人,他们是作太医令的助手。太医丞手下则有医监4人,医正8人。以上18人都是"太医署"的行政长官。

    "太医署"分医学部和药学部,就象现在医学院(校)分医学系和药学系差不多。医学又分四大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包括伤科)和咒禁科,这与现在医学系中设置的一些专业差不多。四科之中,医科最大,总共有164人。

    其中医师20人,医工100人,医生40人,典药2人,医博士1人,医助教1人。学生入学后,必须先学《素问》、《神农本草经》、《脉经》、《甲乙经》等基础课程,然后再分专业学习。学生都由"太医署"中的博士、助教教课,分专业学习为"一日体疗,二日疮肿,三曰少小,四日耳目口齿,五日角法"。每二十人中"十一人学体疗,三人学疮肿,三人学少小,二人学耳目口齿,一人学角法"。当时还规定学习年限:"体疗者七年成,少小及疮肿五年,耳目口齿之疾并角法二年成。"实际上体疗相当于内科,少小为小儿科,疮肿为外科,耳目口齿为五官科,角法是一种外治方法。其他三科中,针科共有师生员工52人,其中博士1人,助教1人,针师10人,针工30人,学生20人。针科学生先学医学基础理论,然后重点学习针灸专科。按摩科共有师生员工36人,其中博士1人、按摩师4人、按摩工16人、学生15人,以学习按摩专门技术为主。咒禁科共有师生员工21人,其中博士1人、咒禁师2人,咒禁工8人,学生10人,主要学习道禁和佛教中的五禁.但该专业人数最少,影响最小。

    "太医署"规定学生除了入学考试以外,月、季、年都有考试。对于学习9年仍不及格者,即令退学。而对于考试成绩优良的,予以奖励。这样的考试制度保证了学生的质量,并且可以及时发现人材。太医署不仅规定对学生定期考核,而且"凡医师、医正、医工,疗人疾病,以其痊多少而书之以为考课"。对于教师和教辅人员的考核制度保证了师资队伍的质量,这样也保证了整个医学校的教育质量。

    药学部虽然没有医学部大,但也有一定规模。药学部包括"府二人,史四人,主药八人,药童二十四人,药园师二人,药园生八人"。药学部还设有药园,所以当时不仅从理论上,还通过实践培养药学专门人材。由于唐代对药学较为重视,就为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的问世作好了准备。

    我国第一所医学校--唐"太医署"为我国唐代培养了不少医学人材,以后历代都设立类似唐"太医署"的医学校。公元1102年,宋代,把医学校划归"国子监"管理。"国子监"是当时主管教育的高级领导机构。宋代医学校的规模也有了扩大。元、明、清几个朝代的医学校都与唐"太医署"相类似,改变不大。历代不少名医都来自医学校,如宋代朱肱、陈自明,元代危亦林、齐德之,明代徐春甫、薛己等。

    世界各国纷纷学习我国唐"太医署"这种医学校的形式,办起了一些类似医学校形式的机构。如朝鲜在稍后仿唐"太医署"设立博土,用中国医书《素问》、《难经》、《甲乙经》、《本草经》等教授医学生,日本在公元701年制定"大室律令",设置了类似唐"太医署"的医学教育设置,同时规定学生必须以中国医书《素问》、《新修本草》等做教科书。但这些医学校的规模、范围、形式都还不能正式列入医学校。世界上所谓最早的医学校是萨勒诺医学校,在11世纪成立的。这所医学校不但年代比唐"太医署"晚了500多年,而且它的组织,规模等方面也差得多。

更多中药材
  • 更年期的女性大部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失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么就是整个晚上突然惊醒好几次,心慌、出汗,特别累,是因为肝肾阴虚的人,体内阴阳不衡,肝阳上亢出现的内热,从而导致的虚热内扰,心悸失眠的情况。所以针对这种更年期阴虚导致的......
  • 到了更年期的女性,一定要自己想开点儿,别总较真儿,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讲究一个情志,情绪不好是很伤血的,无论是心血还是肝血都受到一定影响,而血又用作濡养脏腑,同时脏腑的状态就决定了我们的情绪,所以总是情绪不好,会出现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你总是特......
  • 一、气血虚,气血提供的动力不足,月经的时候气血下注冲任气血更虚,不足以供养头部,一般是经期或者经后头痛。另外伴有心悸气短,月经量少,舌淡质稀,舌淡苔薄等症状。二、阴虚阳亢,身体阴虚,经行则冲任阴血外泄,治肾阴更虚而肝阳旺,风阳上扰清窍引起头......
  • 一、肾气亏虚型,症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清肠、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调理方法是:补肾填精,养血止痛。二、气血虚弱型,症状表现经期或者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
  • 第一种是月经频发,如果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我们称为月经频发。第二种情况是月经稀发,如果月经周期超过35天,甚至几个月才来一次月经,我们成为月经稀发。第三种情况是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流血没有规律性,可能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也可能沥沥拉拉毫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