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膏肓的深浅

    上回说《疾病》的时候,我们谈到扁鹊形容人不可救药时说:“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后来人们也用病入膏肓表达同样的意思。其实膏肓和骨髓就是一回事。

    《内经·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岐伯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痠。”

    骨髓、脑髓就是渗入骨内颅内的膏。膏源于饮食,依赖三焦元气所化,成液者入骨髓。没有渗入骨内的固体部分分成两种,包裹覆盖脏器的白色的叫做膏,皮下黄色的叫做肓。我们吃螃蟹的时候习惯于把公螃蟹体内白色的精脂叫做蟹膏,把母螃蟹的卵黄叫做蟹黄,是一样的道理。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膏肓在这里特指包裹保护心脏的脂膜,也就是心包。膀胱经的第四十三个穴位叫做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紧邻心包经的背俞穴厥阴俞。心包是心的宫城,心为君主之官,不受邪,心包代受。《灵枢·邪客》中说:“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包络。”所以病入膏肓就是,病邪侵入到了人体最后一道防线,艾灸火攻、针刺、服药都达不到,也就是无可救药了。

    膏的原穴是鸠尾,位于胸骨柄剑突下,无剑突的人在胸骨下1寸。“膏之下”也可以理解成膏的原穴之下,就是心的募穴巨阙。此穴解剖位置下面是肝脏左叶,历来禁针。肓的原穴是气海,肓之上也可以理解成肓的原穴之上,就是阴交和神阙。

    饮食中的营养,经过阳明胃肠的消化,有些通过三焦的气化功能转化成膏肓。固体的膏肓蓄积能量,能保温、保护脏器。膏肓液化,充盈骨髓脑髓,营养心脑。膏肓气化,转变成能量,温养脏器。膏肓的代谢直接隶属于心包经和三焦经,心包经的背俞穴、三焦经的背俞穴外侧就是膏肓俞和肓门。由于普通人奇经八脉不通,靠三焦通行元气,因此膏肓与元气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一般来讲,元气元阳不足的时候,人体就肥厚,反之就精瘦干练。三焦气化功能弱的时候,消化吸收脂肪的功能就差,三焦功能亢进的时候,膏肓分解消耗得快,甚至会出现骨髓枯槁的情况。

    具体分析,肓质地柔软,在皮下,相对较浅。膏质地相对坚硬,包裹脏器,位置较深。

    《内经·腹中论》中说:“帝曰: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见过吸脂手术,当黄色的油脂滚滚而出的时候,我不禁想到,如果我们认真学习一下古人的膏肓理论,从三焦、心包、元气入手治疗现代的肥胖病、抑郁症、厌食症、丰胸隆乳等,应是大有俾益的。

更多中药材
  • 听到礞石这个名字,你也许会认为这是一种岩石的名字,但其实礞石是一种中药。礞石为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和泥沙。分布于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之功效。常用于顽痰胶结,咳......
  • 前段时间,听说亲戚家的孩子,因为吃了不该吃的药,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觉得很揪心,其实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照顾起来要更加小心,宝宝小的时候,什么东西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是每个妈妈都很关心的问题,很多宝宝小的时候,出现感冒的症状,妈妈喜欢用猴......
  • 珠珀猴枣散是一种处方药,服用方法好似用温开水和匀送服,或调和于粥、奶等食物中服食亦可。那么,珠珀猴枣散会上瘾吗?珠珀猴枣散能治疗因肺热引致的痰多,咳嗽、祛风驱寒、小儿微热、呕奶、夜睡不宁等症状。著重於除痰定惊方面,对小儿急惊风,四肢抽搐,痰......
  • 一个女人,怀孕的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这十个月当中的过程有多痛苦,相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同时这是一个女孩子蜕变成成熟女人的重要过程;当有了孩子,孕妇就需要大量进补来确保小宝宝的营养吸收,但是大家也知道,孕妇是非常脆弱的,抵抗力各方面都......
  • 现在的生活充满了快节奏,很多人看多了城市的喧嚣,开始选择去一些大山深处旅行,虽然没有高科技,例如电脑无线网等,但是他们那里的空气没有污染和雾霾,而且每个旅行的地方都有自己独到之处;有一个地方,那里的女人头发常年乌黑油亮发质特别好,而且据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