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衄血

    【概述】

    衄血指鼻、齿龈、耳、舌及皮肤等不因外伤而出血的病症。其常见的急症为鼻衄,所以仅选此加以讨论。

    【病因病机】

    出血的原因大多与气与火有关。有因外感风热燥邪,灼伤肺络,迫血上逆;或系饮酒、过食辛燥之品,燥热蕴积于胃肠,郁热化火,扰动血络;亦可七情不调,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损伤胃络,而致呕血;或因劳倦过度,脾气受损,脾不统血;气不摄血,出现呕血、便血;久热久病,伤及肾阴,相火妄动,迫血忘行,产生尿血等症。

    【辩证分型】

    (一) 火盛灼络

    系风热犯肺、热蕴于胃或肝气郁结,热盛化火上扰,灼伤肺络,迫血妄行。症见鼻衄不止,量多色红,口渴引饮,头痛胸闷,急躁易怒,脉数,舌红或暗。

    (二) 气不摄血

    脾气虚弱,气失统摄,血无所主,上走清道而外溢。症见:鼻衄不止,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心悸不宁,脉细无力,舌谈。

    【治疗】

    (一) 火盛灼络。

    1.治则:清热泄火、凉血止血。

    2.处方:上星、隐白、膈俞、禾髎;肺热加大杼,胃热加内庭,肝热加行间。

    3.方义:膈俞为血之会穴,功专理血止血;上星位于督脉,清热降火,系治鼻衄之经验要穴;隐白乃足大阴井穴,既可益肿统血,又能清泄邪热;禾髎挟于鼻孔两侧而属手阳明经,为局部清热止血的配穴。如为肺热所致,配大杼加重清热透表之力;胃热迫血上逆,加内庭清胃泄热;因肝郁化火发病者,加取肝经荥穴行间,引热下行。

    4.治法:隐白斜向上刺1分~2分,施补法运针1分钟后取针,挤出黑血一滴,再以艾卷灸之。余穴均用泻法留针。留针期间宜间断运针数次。

    (二) 气不摄血

    1.治则:益气摄血。

    2.处方:素髎、脾俞、膈俞、足三里。

    3.方义:素髎位于鼻尖属督脉,可提举阳气,制止鼻衄;膈俞理血止血,此二穴乃是治标。脾俞,健脾益气,摄血统血,足三里是强壮固本之要穴,具生气化血之功,且足阳明始于鼻旁,上行而左右交会于鼻根,亦可引离经之血复归,故此二穴重在治本。

    4.治法:先针素髎,针尖从鼻尖端斜向上刺,深0.5寸~0.8寸,使针感放射至鼻根或鼻腔,施平补平泻法(即基本手法);继针余穴,用补法,足三里穴可以艾卷灸针柄。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便秘呢也困扰很多朋友。那么什么叫做便秘?你是否有便秘?首先你要搞清楚。第一个是大便的周期的问题。首先一周之内大便小于三次。有的患者说你看我大便两天一次,这样的话肯定就不属于了。但是呢咱们讲三天一次,四天一次,这个就是便秘。第二个大便......
  • 大家好,最近呢我遇到一个患者,他的特点是什么呢?二十四小时出汗,早晚都出汗,白天呢稍微移动吃点儿饭,大汗淋漓。晚上呢睡觉之后呢,半夜一看这个枕头上都湿了,都是出汗,那么这种汗呢它是有不同,白天的出汗我们叫什么呢?叫做自汗。那么自汗的原因是什......
  • 大家好,有人问他说天天放屁,他说排毒,这个天天放屁呢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就是首先从西医讲肠道菌群失调,第二个便秘,但是这俩是相关的,便秘有可能就是肠道菌群失调形成的。然后第三个肠炎或者可能有一些更严重点,可能有肠癌的反应。那么从中医辩证来说是......
  • 我们今天呢给大家呢简单的来说一下。那么第一个肺火,肺呢是为娇脏,既怕寒又怕热。受寒之后,寒气入里就会化热。就是我们讲的肺火,有咳嗽呀、痰黄这些表现,感冒加重之后浑身发热,然后灼伤肺经,会出现什么呢?就刚才说的那种肺火,甚至如果重的话,咳痰有......
  • 大家好,脑梗呢是我们现在比较多发的一个病,发作之后症状轻的还好,症状重的呢整个的影响都比较大。而且它还有一个什么问题呢?非常容易反复的发作。那么它反复发作呢就是有几个表现常见的啊,一个是四肢麻木。从中医讲它是一个血瘀的表现。当它这个血液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