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怔忡

    【概述】

    怔忡是以阵发性,或持续发作为特点,病人自觉心中剧烈跳动的一种急性病证。甚于惊悸,发则心动悸跃不能自主。关于本证的针灸治疗,最早亦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灵枢》中提到足三里等穴可治“心澹澹然”;《针灸甲乙经》中列缺等19个穴位的主治涉及到本证;宋《针灸资生经》倡用百会灸疗,明《针灸大成》强调内关、公孙等八脉交会穴用于本症的治疗。

    现代医学中各种类型的重症心律失常,与本证类似。

    【病因病机】

    导致怔忡的病因较多。病人素体虚弱,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抑而发病;外邪乘虚而入,博于血脉,造成心脉痹阻,营血运行不畅,或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引起怔忡;阴虚火旺,上扰心神;久病大病,不能温养心脉,均可引发本证。

    【辩证分型】

    依据病因病机,可辨为虚实两型。

    (一) 实证

    发则心动惊悸不止,胸而陈作。如饮邪上犯,兼头晕目眩,胸脘痞闷,脉象弦滑;舌苔白滑;如瘀血阻络,则兼心痛如刺,脉涩,舌紫或有瘀斑。

    (二) 虚证

    心悸时作,坐卧不安。如心血不足,则兼面色萎黄,头晕乏力,稍劳即发,脉象细弱,舌质淡红;如阴虚火旺,则兼失眠多梦,骨蒸潮热,烦躁盗汗,脉细数,舌红无苔;如心阳虚衰,兼见面白少气,形寒肢冷,脉沉弱,舌淡,苔白厚。

    【治疗】

    (一) 实证

    1.治则:活血行水,通络定悸。

    2.处方:间使、膻中、少府;瘀血加膈俞或厥阴俞,饮邪上犯加中脘或阴陵泉。

    3.方义:间使,手厥阴之经穴;膻中,心包之募穴,二者配合有疏理心气、宁心定悸之作用;少府是心经之荥,刺之可宣通心脉,加强心脏之功能。如为瘀血痹阻,宜加取膈俞或厥阴俞,以活血化瘀;如为饮邪上犯,兼用中脘或阴陵泉,以利气行水。

    4.治法:间使穴以气至法激发针感至胸为佳,与少府穴均用泻法。余穴可先行泻法,后行补法,以补为主。

    5.古方辑录

    《针灸甲乙经·卷九》:“心痛善悲、厥逆,悬心如饥之状,心憺憺而惊,大陵及间使主之”。

    《针灸资生经·第四》:“间使疗惊悸”。

    《百症赋》:“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

    (二) 虚证

    1.治则: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2.处方:内关、通里、心俞;血虚加足三里,阴虚加太溪,阳虚加关元。

    3.方义:内关通于阴维,善宁心神止怔忡;通里,手少阴心经之络穴,调心气定悸动;心俞,更有协调心脉气血、镇静心脏之效。如属心血不足,加足三里资生气血;如为阴虚火旺,配肾之原太溪,益肾水而降虚火;如为心阳虚衰,加关元培补元阳。

    4.治法:内关、心俞均应气至前胸,针法见前,通里亦应以气至手法,促使针感沿尺侧向上传导。此三穴,先以中等强度的泻法,继用补法,并以补法为主。余穴均用补法,关元针后加艾卷雀啄灸。

    5. 古方辑录

    《玉龙歌》:“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玉龙赋》:“心悸虚烦刺三里”。

    《神灸经纶·卷三》:“怔忡健忘不眠:内关、液门、膏肓、解溪、神门”。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心悸案

    予旧患心气。偶睹《阴阳书》有云:“人身有四穴最急应,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因灸此穴而心气愈。后阅《灸经》,此穴果主心烦惊悸,健忘无心力。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那么现在呢这个天气呢已经逐渐转暖,温度已经达到了二三十度,快要入夏那个感觉了。但这个时候呢还有人穿的特别厚,秋裤还脱不下来,特别怕凉,这是什么原因呢?有内的问题,有外的问题。首先我们讲的外的问题,那么首先是外感风寒湿邪,有的人是什么......
  • 大家好,很多患者呢经常跟我讲,你看我舌头中间有裂纹,很担心我这是怎么了。我们看,一共有四种情况,第一个,阴虚血亏,第二个肾阴不足,第三心血不足。这三种情况基本算一个情况,就是第一种,阴虚,阴虚血不足。第一个考虑舌头特别薄,瘦,小,同时呢中间......
  • 大家好,那么今天呢我们讲一下脾虚和肝火旺的问题。现在肝郁和脾虚的患者是非常多。实际上呢很多疾病它往往有一个同样的症,肝郁脾虚。就是第一个我们讲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说有人讲,我气虚啊,我乏力等等,这个都是是脾虚来的。但是肝郁有什......
  • 大家好,便秘呢也困扰很多朋友。那么什么叫做便秘?你是否有便秘?首先你要搞清楚。第一个是大便的周期的问题。首先一周之内大便小于三次。有的患者说你看我大便两天一次,这样的话肯定就不属于了。但是呢咱们讲三天一次,四天一次,这个就是便秘。第二个大便......
  • 大家好,最近呢我遇到一个患者,他的特点是什么呢?二十四小时出汗,早晚都出汗,白天呢稍微移动吃点儿饭,大汗淋漓。晚上呢睡觉之后呢,半夜一看这个枕头上都湿了,都是出汗,那么这种汗呢它是有不同,白天的出汗我们叫什么呢?叫做自汗。那么自汗的原因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