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奔豚气

    【概述】

    奔豚气系指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的一种病证。奔豚一名,首见于《内经》。因其发作突然,痛苦剧烈,故列入本书介绍。本证的针灸治疗,始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二》:“月水不通,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气穴主之”。之后,从唐宋至明清的针灸医藉多有记载,尤以明清为多。取穴多用腹部经穴,方法则强调灸法。

    现代医学中某些神经官能症的症状与此证有类似之处。

    【病因病机】

    奔豚气的病因,有因惊恐忧思损伤肝肾,结甚之气冲逆而上;亦可下焦素有寒水,复因汗出过多,外寒侵袭,汗后心阳不足,肾脏阴寒之水气乘虚上逆,以致气从少腹上冲,直达心下。本证发病,多与心、肝、肾三脏有关,并与冲脉的关系尤为密切。

    【辩证分型】

    (一) 肝肾气逆

    系肝肾气火循经上逆。症见气从少腹直冲咽喉,惊悸不宁,发作欲死,腹痛喘逆,呕吐烦躁,甚则抽搐厥逆。气还则止,反复发作,脉象弦数,苔白或黄。

    (二) 寒水上逆

    乃下焦阴寒水气上逆。症见先有脐下悸动。旋即逆气上冲至心下,心慌不止,形寒肢冷,脉象弦紧,舌苔白腻。

    【治疗】

    (一) 肝肾气逆

    1.治则:平肝降逆,理气和胃。

    2.处方:期门、太冲、公孙、气海、内关。

    3.方义:期门肝之募,太冲肝之原,两穴配合,可平降冲逆之肝火肝气;肝肾气火多循冲脉上逆,公孙通于冲脉,取之更可加强降逆之功,而与心包经络穴内关父母相配,又能理气和胃,止呕宁神;气海为气聚之海,用是穴,使气复归于海。

    4.治法:气海、太冲两穴,以艾卷雀啄法灸之,薰灸时间以皮肤红润,症情缓解为度,内关平补平泻,余穴均用泻法,持续运针后留针。

    5.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凡上气冷发,腹中雷鸣转叫,呕逆不食,灸太冲不限壮数,从痛至不痛止。炷如雀矢大”。

    《针灸资生经·卷四》:“奔豚,灸气海百壮。或期门、或关元百壮”。

    《神灸经纶·卷三》:“积气上奔急迫欲绝:期门、天枢、梁门;奔豚气逆痛不可忍:关无”。

    (二) 寒水上逆

    1.治则:温阳行水,调气降逆。

    2.处方:关元、气冲、膻中、水道、三阴交、气冲。

    3.方义:关元乃三阴经与任脉之会,且“冲脉起于关元”(《素问·举痛论》),寒水上逆,实根于此,故取之能温阳行水,抑止其冲逆;水道,用以通利下焦之水道,使水气得泄;气会膻中,又兼心包之募,可理气平逆,定志宁心;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而属脾经,针之行寒水、降逆气;气冲位于胫之气街,是古人用治奔豚气之验穴。

    4.治法:关元隔姜灸,气冲艾卷雀啄法灸,余穴施泻法。发作时可不断用温热水浸手足。

    5.古方辑录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腹有逆气上攻,心腹胀满上抢心,痛不得息,气冲腰痛,不得俯仰,灸足阳明经气冲二穴……可灸七壮,炷如大麦,禁针;次针三里二穴而愈。”

    《针灸逢源·卷五》:“奔豚气,从少腹起,气上冲胸腹痛:肾俞、章门、气海、关元、中极”。

    《神灸经纶·卷三》:“胁痛,奄奄欲绝,此为奔豚,急以热汤浸两手足,频频易之。气海、关元、期门、窍阴”。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我们常说气虚,血虚,气血不足。那么今天呢跟大家说一下,解释一下,气虚和血虚都是什么样的,中间关系是什么。那么气虚是我们非常常见的。因为最开始吧,首先出现的往往是气虚,像劳累受寒之后,那这个气就不足了,就风吹一下特别凉了之后伤气,特别......
  • 大家好,今天呢给大家说一下关于阴虚和阳虚的区别的问题。那么首先从症状区分来讲,阴阳其实它是代表寒热。我们讲说阴虚则热,阳虚则寒。当阳气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形寒肢冷。怕冷的情况。就有人讲说我气虚也冷,阳虚比气虚要重,它也有气虚的这些表现,特别......
  • 大家好,春天犯咳嗽的患者很多。那么这个咳嗽呢,虽然都是一样的咳,但是呢病因和病机不一样,治疗和调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看一下啊,关于咳嗽来说啊,就是我们讲越简单的症状啊,从中医来讲它越复杂。因为什么呢?研究的特别透,分型分得特别细。这么一个......
  • 大家好,今天呢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那么这个案例其实也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个症状,就是胸闷和胃胀。大家说觉得这两个问题好像连不到一起去哈。那个我胸闷难受是有心脏病啊,那胃胀不是胃的问题么,胃病。那心脏病和胃病他连不到一起。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患者......
  • 大家好,焦虑和抑郁啊是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由于社会压力比较大呀,尤其是偏中年的这个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就是这种焦虑的情况特别多。而且现在呢,到医院心理科去查就是焦虑症啊,抑郁症等等等等。那么今天呢,我给大家呢举这么一个病例,那么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