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毒痢克星白头翁

    白头翁是治毒痢的“克星”。

    相传,秦时有个农夫偶然腹痛下痢,捂着肚子远处求医,不料,途中昏倒在地,此时,幸遇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拄着拐杖路过,问明原因后,用拐杖指着路旁的一种野草说:“这种草的根茎能治你的病。”说完,便飘然而去。那位农夫就按照白发老人的指点采食那野草,果然,很快腹痛果然减轻,下痢次数也减少了,几天之后病便痊愈了。第二年,村里很多人闹痢疾,那位农夫扛着锄头到原来的地方,挖回几大捆原来自己吃过的那种野草,煎汤给乡亲们喝,结果效果都很好。当众乡亲问起这药草的来历时,农夫便述说了巧遇老翁的往事。此后,为了纪念那位白头老翁,人们就给这种草药定名为“白头翁”。

    白头翁,又名白头草,奈何草,大将军草,属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野、荒坡及田边,其根、茎叶、花皆可入药,药用主要用其根。据说其草的特性是有风反静,无风自摇,根部有白茸。中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将列入为清热解毒、凉血治痢要药。医圣张钟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治疗厥阴热毒利(痢)的白头翁汤,治产后下利(痢)极虚的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效专力宏。但此药虚寒下痢忌用。

    现代研究发现,白头翁含白头翁素、三萜类皂甙等成分,可抗阿米巴原虫,对痢疾杆菌等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白头翁成为治疗阿米巴痢疾的要药,也可治疗细菌性痢疾。目前用其治痢除口服外,尚可做保留灌肠,效果亦佳。人煎剂每日量为6—15g,大剂量可达30g。但本品苦寒,纯属虚寒证者自当忌用。

    然而,白头翁临床上绝非仅限于治痢。近年发现,白头翁还可对抗阴道滴虫,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及病毒、真菌,且有强心利尿,护肝等功效,因此还具有多方面的药用功效。例如白头翁与苦参相配,煎汤外洗,可治疗阴道滴虫病;单味白头翁(用量视病情而定)水煎服,可治瘰疬(淋巴结核);用白头翁、骨碎补各15g,猪鼻甲(猪鼻肉)100~200g,煎汤服,可辅治鼻出血。白头翁复方的应用,还包括急性肾盂肾炎,溃疡性结肠炎及伪膜性肠炎,功能性子宫出血、急性盆腔脓肿、风火牙痛、血管性神经性头痛、病毒性角膜炎、神经性皮炎等。

    白头翁还具有抗癌作用,曾报道对肺部鳞癌、黑色素瘤有一定疗效。科研人员在体外抗肿瘤药物筛选时发现,白头翁水和醇的提取液,对某些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体外杀精子实验研究发现,白头翁皂甙可使精子瞬间失活,其最低有效浓度仅为0.73mg/ml,白头翁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杀阴道精子药。总之,目前国内外对白头翁的研究方兴未艾,随着砑究的深入,白头翁将进一步为人类的健康造福。

更多中药材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
  •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