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挑治疗法

    挑治疗法是在病人一定部位的皮肤上,用粗针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于痔疮,肛裂,肛瘘,肛门瘙痒,脱肛,急慢性前列腺炎,痧症,甲亢,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痤疮等病症。

    挑治部位,通常在腹部。

    1.选点挑治

    即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一般可在上起第七颈椎棘突平面,下至第三骶椎平面,两侧至腋后皱壁的范围内找点。根据临床经验发现,痔疮的反应点多见于肩胛区;食道静脉曲张则在胸部两侧都有;甲亢的反应点多在锁骨上窝区域内。反应点的特点是:形似丘疹,稍突起于表皮,针帽大小,浅红色,压之不退色,应注意与痣、毛囊炎、色斑等区别。

    选点困难时,可用两手磨擦病人背部即可出现。可能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的点,应选用其中最明显的。根据病情,每次选取1-5处反应点挑治。

    2.穴位挑治

    根据病情需要,选取与各种疾病关系密切的穴位进行挑治。如痔疮可选大肠俞、竹杖(于背部正中第三腰椎棘突上方)、长强;结膜炎可选大椎;麦粒肿可选取大椎旁开0.5分处;前列腺炎可选膀胱俞或阿是穴。

    3.区域挑治

    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选用与疾病有关的部位进行挑治,疗效也很好。如头痛,头晕,发热,小儿抽搐及眼病在眉间挑治;胸痛,肋间神经痛,感冒一切热症等在胸腹正中线上选刺激点挑治;肛门和会阴部疾患在越靠近脊柱,越靠近下腰部选点施行挑治效果越好。因此,为了减少找反应点的困难,可在第三腰椎第三散椎之间左右旁开3-5cm的线上,任选一点施行挑治。

    挑治的操作方法:暴露腰背部,选定挑治点,局部皮肤消毒后,以消毒的粗针将选点部位的表皮纵行挑破0.2-0.3cm(最好先用1%的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然后深入皮下挑,拉断或割断白色纤维,反复挑割,将皮下白色纤维(如羊毛状)挑尽为度,一般不出血或略有出血。挑尽后填入生盐一粒或用碘酒消毒,贴以胶布即可。一次不愈者,可于二、三周后再施行挑治,其挑治点可以另选。

    注意事项:①水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注意局部清洗,以防感染;②针尖应原口进原口出,切忌在创口下乱刺;③挑治当日创口禁用水洗,并注意休息,少吃刺激性食物;④孕妇,皮肤病患者,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脏病,肿瘤,急腹症忌用本法。

更多中药材
  • 《医学新语》记载啊,中医治病八大原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可见啊汗法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都需要发汗,我们常见的风寒感冒就是往往汗出了热就退。汗法还有消肿透疹,去风湿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啊发汗呢,以汗出邪去为目的,过汗则伤津耗气,所......
  • 《三因极》讲,人得病有一个常见的病因是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怒则气逆,恐则气下。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不好的时候啊,消化功能异常,要么呢喜欢暴饮暴食,要么呢不想吃饭......
  • 黄帝内经讲呢,“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意思呢,就是说夏季啊,要保持我们心情愉快,切勿发怒,使精神之华英,适应夏气,否则呢,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我们心脏,到秋天呢,容易发生疾病。......
  • 教大家一个方法,用30到50克黄芪加适量的水,用黄芪煮出来的水再用来煮大米,黄芪是大补元气的中药,它能补气,所谓气呢,是一种能量,气不足的时候啊,就疲劳,耐力差,我们用这样的一个黄芪水煮粥煮饭,连着吃一周,一般气虚的人就会感觉有改善。......
  • 当我们身体得了风寒感冒的时候,千万别再喝冷水!《灵枢》记载,“形寒,寒饮则伤肺”,就是说呢,身体受了风寒,再喝凉水,两韩共同侵袭,就会损伤肺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