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藏药

    目前有药用记录的藏药达2294种。常用300多种,其中植物类200余种,占70%;

    动物类40余种,占12%;矿物类40余种,占14%。常用藏药中有三分之一用药与中药相同。藏区本地草药占常用藏药一半以上。

    藏药的使用主要有以下特点:

    藏药的使用与藏医的理论体系紧密结合。由于藏医诊断最终将“龙”、“赤巴”、“培根”三症归结为“寒症”、“热症”两大类型,故藏药方剂亦按其性质将药区分为“热性”、“寒性”两大性能。藏医在治疗“寒症”时用“热性”药,治疗“热症”时用“寒性”药。

    藏药按性、味、效分类:

    藏药按八性、六味、十七效来分细类。八性将藏药分为轻、重、润、糙、锐、钝、凉、热八种性质;六味将藏药分为甘、酸、苦、辛、咸、涩六种味道。他们认为,甘可滋补,酸助消化,苦可降火利胆,辛能除湿去寒,咸能温胃去虚,涩可调合诸味;十七效将藏药归纳出柔、重、温、润、稳、寒、钝、凉、软、稀、干、干枯、热、轻、锐、糙、动等十七种效能。如“龙”病中有种病的性质属“轻”,表现为心神不定,神情恍惚,藏医则采用“重”效能的药物去治疗。余此类推。

    藏药治病多采用复方合成式:

    藏药治病多采用数药合成,很少使有单方。许多药方配药都在25种以上,有的甚至高达七八十种、一百多种。如“骂奴稀汤”多达130味;“然纳桑培”配方多达70味。每个方剂的名称大都是主药加方药总味数合成。如“然纳桑培”中“然纳”是珍珠,“桑培”是70,译成汉语即“珍珠七十”。

    藏药在使用上大都有副品或代替品:

    为了解决珍贵药材药源不足的问题,藏药除本名正药外,特规定了与此药性质、类别相同、相近的副品或代用品。正品用“却”注明,代替品用“慢恩巴”注明。

    藏医非常重视藏药的加工与炮制:

    通过炮制的藏药,不但能消除或降低毒性,而且可适当改变某些药物的性能,借以提高药物的疗效。主要炮制的方法有三种:火制法、水制法和水火合制法。藏医治病的剂型主要有散剂、水丸剂和汤剂、膏剂、脂剂五种。他们把制好的药物按病人症状分别配制成散剂、丸剂、膏剂、脂剂,让病人服用,非常方便。

更多中药材
  • 那么结合临床的实践,我认识到这种结节类的疾病,它也是分寒症和热症。什么概念呢?说阳化气,阴成形。这种有形的结节是由于阳化气的这种功能失常所导致的,那么它分为两端,第一端呢,是阳化气的功能太过了导致阳热太盛,这种热性结节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呢?是......
  • 那么在临床当中,失眠分为各种类型,有的人表现也不太一样,但是终归起来,失眠就有两个核心的要点,我们一定要了解。失眠的两个核心要点,在我看来,第一火热扰及心神,心神不宁它就容易失眠,第二点,心血不足,不能够濡养心神,这样也会导致失眠。那么这位......
  • 那么这种肠道的息肉尤其引起我们重视,之前跟大家科普过一句绕口令,说肠息肉一般呢,他不会转化为肠道的恶性肿瘤儿,但是肠道的恶性肿瘤儿多半是由肠息肉发展过来的,所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这类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这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他患有肠息肉......
  • 湿热久出不去,五个方法可以帮你把胃,肝,膀胱,大肠,关节的湿热赶去。这个脸上出油爱长痘,早晨起来口苦,一吃饭就肚子胀,胳膊腿上长湿疹,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这就是身体里边有了湿热。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五个方法,不管是湿热藏在哪里,都能把它赶出去......
  • 中医有一句话叫阴虚则痛,阴液在体内起到滋养润滑的作用,那阴液不足,压不住阳气,就会产生虚火,虚火灼烧,我们身体就会隐隐疼痛。还有渗出水和体内的阴液息息相关,所以就会出现以下六个部位的疼痛。第一个就是腰痛,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不能温煦腰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