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青龙汤活用

    仲景名方小青龙汤功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是一首发汗祛痰方剂。用于治疗外有表寒、里有寒饮所致之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重浮肿,舌苔白滑者。笔者在临床运用中,审证求因,灵活用之,疗效显著。

    一、温肺化饮,调和营卫而止汗

    侗某,女,58岁,主诉自汗3年,不分寒暑汗出湿衣,虽经益气固表、温补阳气治疗均罔效。病人汗出清冷,背部恶寒,头晕乏力,舌淡苔白滑,脉沉弦。辨证为饮邪阻肺,宣发失常,营卫失调,汗孔开合失司,治以温肺化饮,调和营卫,以小青龙汤加味:麻黄5克,细辛3克,白芍10克,五味子9克,桂枝6克,干姜5克,半夏10克,浮小麦10克,服药3剂后自汗减少,再服3剂后自汗完全消失,后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而善后。

    本证乃饮邪内停于肺,使肺失宣发,汗孔开合失常。小青龙汤可温肺化饮,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治其本,加浮小麦收敛止汗治其标,诸药合用,营卫和调而汗止。

    二、温阳散寒,行水通调而止泻

    袁某,男,21岁,半月前外感风寒后,发热恶寒,咳嗽吐清稀白痰,鼻流清涕,虽经治疗而诸症未减,一周前又腹泻不止,舌淡苔白滑,脉沉滑。脉症合参,辨证属寒邪犯肺,留滞不去,下迫大肠,传导失常。方用小青龙汤加味:麻黄5克,桂枝6克,干姜6克,五味子9克,半夏10克,芍药9克,细辛3克,炙甘草6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3剂后微微汗出,诸症减轻,继服3剂后小便量多而泻止,余症亦除。

    肺为水之上源,风寒袭肺,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液不能下输膀胱,流注肠道而泄泻。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使肺气宣畅,水道通调,水液下走膀胱,大肠传导正常。又加茯苓、车前子利水渗湿以助其功,则腹泻停止。

    三、温化通阳,蠲饮布津而止渴

    刘某,男,62岁,患者烦躁口渴、口唇干燥多日,曾服滋阴清热、生津润燥之品,口渴依旧。病人面色晦暗,口渴咽燥,时有咳嗽气逆,舌苔白腻,脉弦细。辨为水饮内停,阻滞气机,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方用小青龙汤加减:桂枝10克,白芍12克,细辛3克,半夏10克,五味子9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车前子12克。服药3剂后烦渴减轻,上方加麦冬、元参、花粉各10克,5剂后症状消失。

    病人年事已高,正气虚弱,阳气不足,饮邪内停,滞留于胸,阻滞气机,使气化不利,水津失布,口腔失润。小青龙汤去麻黄、干姜防其辛温宣散太过,用桂枝、细辛温化水饮,半夏、茯苓、猪苓、车前子通便利尿,使饮邪下泄,气化复常,津能上润,又配以酸甘化阴之白芍、五味子,则烦渴自止。

更多中药材
  • 那么今天呢,来跟大家聊一聊大便的异常情况。有一些病人吧,就是对这个大便观察还是比较仔细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呢,对自己的大便这一块呢不是很认真,或者不是很细心,习以为常,就是甚至说大便异常的时候,他也习以为常,有时候呢,还是会忽略一些比较严重的......
  • 那么它这些特征出现以后呢,有一些患者会伴有这个肠上皮化生,还有一些不典型增生,随着这个现在这个生活水平地提高啊,胃肠镜的普遍开展,它的发病率还有他的检出率都逐年上升,那么我们中医认为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呢,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病程比较......
  • 这个免疫力啊,其实不光是西医的名词,在中医《黄帝内经》上说的是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你的免疫力充足,外部有的邪气呢,就不可能干扰或者侵袭你,经常生病呢,归根到底还是体内的正气不足。尤其指的是一些慢性病。因为正气和邪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 今天跟大家说一说,那么从中医角度来说,主要就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我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么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呢天生可能就是虚弱一些,有些人是因为后天因素,包括房劳过度啊,或者是工作上过于劳累啊,操心......
  • 那么中医来说呢,气和血是人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看一个人呢,有没有精气神啊,主要是看这个气血是否充足,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气血不足啊,就会导致许多疾病,就会产生许多临床不适的表现,那么我们一般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这个补气血的枸杞啊,大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