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二陈汤活用

    二陈汤源于宋代《大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温燥,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此合乎“治痰先治气”之法。二药配合,能加强祛痰和胃止呕的作用。配用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补脾,使脾健而湿化痰消。全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意。

    本方偏于辛热,故口渴有痰、喜欢饮水者,用本方时宜去半夏,以贝母、栝楼代之。“痰”是体内病理变化的产物,又是多种病证之原因,可引起许多复杂病变,故有“诸般怪病皆属于痰”之说。历代医家根据痰的成因和性质,在二陈汤基础上,创立了不少新的祛痰方剂。涤痰汤(《济生方》)是二陈汤加胆南星、枳实、人参、菖蒲、竹茹、大枣而成,重在涤痰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导痰汤(《妇人良方》)是二陈汤加制南星、枳实、生姜而成,重在理气化痰、行气开郁,主治风痰上扰所致之头晕头痛、目眩昏仆及痰饮壅盛的胸膈痞塞、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咳嗽痰多等;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是二陈汤加熟地、当归、生姜而成,可滋养肺肾、祛痰化湿,主治肺肾虚寒、湿痰内盛之咳嗽多痰、喘逆呕吐、舌苔白润、脉滑无力等症;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是二陈汤加白术、天麻、生姜、大枣而成,重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苔腻脉滑;温胆汤(《千金方》)是二陈汤加枳实、竹茹而成,加强降逆和胃作用,主治痰浊内扰、肝胃不和引起的惊悸不眠、呕吐呃逆等症。

    二陈汤是治疗湿痰之主方,临床使用广泛,随症加减还可用于:一、伤风感冒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闷不适,苔白脉浮,用二陈汤加紫苏、生姜、杏仁、前胡、桔梗、枳壳等,可解表散寒,化痰止咳,宣通肺气。二、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常见胸闷不适,咳嗽频繁,痰液黏稠,食欲减退,舌苔白腻,脉濡滑,辨证属于脾虚湿盛、痰浊内停者,可用二陈汤加白术、苍术、薏苡仁、杏仁、枳壳、款冬花、桔梗、前胡等药化痰止咳、健脾燥湿。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本病属脾胃气虚、运化失常、痰湿内停者,症见胃脘痞闷而痛,恶心烦满,时吐酸水,脉滑或沉迟,用二陈汤加木香、砂仁、海螵蛸等祛湿化痰、安胃止痛;若脾胃阳虚,宜温中健脾、理气燥湿,以二陈汤加党参、白术、干姜、吴茱萸等温补脾阳、散寒止痛。四、梅尼埃病症见头额作胀,头晕目眩,甚至天旋地转,恶心欲呕,胸脘痞闷,脉缓滑,苔腻,此因痰浊中阻,上犯头窍,治宜运脾化湿而利痰,可用二陈汤加天麻、白术等药治疗。五、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属中医“中风”,症见四肢麻木,痰多舌强,语言謇涩(失语或语言不清),舌苔白腻,脉滑,是痰浊内盛、阻滞脉络所致,可在二陈汤基础上加制南星、枳实(即导痰汤);如昏迷,神识不清,口吐痰涎,半身不遂,则加僵蚕、竹沥、菖蒲等药以豁痰开窍。六、癫痫癫痫乃因脾湿过盛,聚为痰涎,随风上逆,蒙蔽心窍,可用二陈汤加菖蒲、远志、郁金、枳壳燥湿化痰、开郁理气,加天麻、僵蚕、南星、全虫定痫熄风。

更多中药材
  • 当我们身体得了风寒感冒的时候,千万别再喝冷水!《灵枢》记载,“形寒,寒饮则伤肺”,就是说呢,身体受了风寒,再喝凉水,两韩共同侵袭,就会损伤肺脏。......
  • 夏季感冒与其他季节不同,夏季呢,天气湿热,我们又喜欢在空调房里面吃西瓜、冰棍,这个时候容易形成外感风寒夹湿证。有个治疗暑湿感冒的方剂叫香薷散,出自《温病条辨》香薷九克,白扁豆、厚朴各六克煎煮。此方呢,在治疗暑热的同时,还能兼顾脾胃,祛脾胃之......
  • 所谓病从口入,戊肝病毒会通过被污染的饮用水、肉类、海鲜、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间接的经消化道传播。大多数人呢,被感染后会出现恶心、疲劳、胃口不好、黄疸等症状。不干呢是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其次它还会通过接触母婴血液等进行传播。而戊肝目......
  • 近期多地疫情高发,很多人呢都在家居家隔离两周,甚至更长时间,这个有些人就开始睡眠逐渐不规律了,白天睡,晚上呢熬夜,要么追剧,要么打游戏,有些朋友问我呢,这算不算熬夜啊,这个睡眠时间也够啊,我也没有整天都不睡,我要告诉大家,这也是熬夜的一种。......
  • 今天我就分别给大家讲一讲,每个人他的病因不同,体质不同。第一种是湿热性出汗,这个患者体内湿气比较重,加上蕴久生热,这个热邪蒸腾这个湿气到达面部产生了出汗,那这样的病人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因为湿气比较重,可能总感觉头面部或者这个头发上湿湿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