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针灸

    每种减肥方法都一样,在你使用之前,你一定弄清除它减肥的原理,然后看这种方法到底适不适合你。

    针灸减肥原理

    减肥的捷径在于加快基础代谢率,针灸减肥就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来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大系统功能,加快基础代谢率,从而促进脂肪代谢,产热增加,使积存的脂肪消耗。针灸减肥通过扶正祛邪,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加强脾肾功能,扶助正气,又通过经络的疏通作用祛除停滞于体内的邪气,不仅能取得整体减肥效果,而且能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肥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塑身”。

    利用针灸减肥要主注意的地方:

    ①针灸减肥治疗要连续进行,10次一疗程,在1个疗程内不要间断,有条件者最好每日一次,最少坚持3个疗程,才能取得近期和远期疗效。坚持足够的疗程在停止治疗后,也一定时期内还会继续产生减肥作用。

    ②针灸减肥期间,患者可照常工作和生活,正常饮食,但要注意采取正确的饮食方法,即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摄入,一日三餐不可缺少,晚饭尽量提前,多运动,不必刻意改变睡眠时间和其它生活习惯。

    ③ 减肥过程中会出现暂体重下降缓慢或停滞的平台期和无效期。平台期最多不超过1个疗程,往往见于刚开始减肥,虽然体重下降不明显,但脂肪明显松驰,腰围减小,衣服宽松,这一时期的情况可按原计划进行继续治疗,很快会出现体重下降。根据肥胖者的具体情况,还可配合中药、耳针、推拿、拔罐、神灯、食疗等方法,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中医针灸减肥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它是一种近期疗效可靠,远期疗效稳定,具有治疗和保健双重作用的减肥方法,也是到目前为止一种最安全有效,而又不易反弹的减肥方法。

    中医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它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

    针灸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欢迎,对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针灸历史悠久,其起源难以考证,但从文献记载,出土文物,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看,远在文字创造前即已萌芽。针的前身是砭石。砭石的起源,可远溯至距今一万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甚至可能更早。随着冶金技术的发明,针具也得到不断改进,至《内经》著作年代,才由古代的石针,骨针,竹针改变为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等金属制针,代替砭石之法,直到现在改变为不锈钢针。灸法的产生是在火的发展与使用之后,人们发现身体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感到舒适或缓解,通过长期实践,从各种树枝施灸发展到艾灸,形成了灸法。

    针灸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1973年在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的著作,“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经初步考证,其著作年代早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对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适应症,禁忌症等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证,其中尤以《灵枢》所载针灸理论更为丰富系统,故《灵枢》又称“针经”;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所录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是灸方,引起了人们对灸法的重视,使灸法与针法同样得到发展;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明了“阿是穴”的取法和应用,并绘制了“明堂三人图”;王焘在其所著的《外台秘要》中,全面介绍了灸法,为推广灸法起到了积极作用;北宋王惟一编纂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叙述了经络,腧穴等内容,并考证了354个腧穴,还设计铸造了两座铜人,是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对辨认经穴和教学起了很大作用;元代滑伯仁认为任督二脉虽属奇经,但有专穴,宜与十二经并论,总结为十四经,著《十四经发挥》;明代是针灸学发展的昌盛时代,杨继洲以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汇集了历代针灸著作,并结合实践经验撰写了《针灸大成》,内容丰富,是继《内经》,《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直到今天它还是学习针灸的主要参考著作;当时还有陈会的《神应经》,徐凤的《针灸大全》,高武的《针灸聚英发挥》,汪机的《针灸问对》,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等,蔚为大观,各有所长,形成不同流派,相互争鸣,促进了针灸的发展,至清代末叶,针灸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医学获得了新生,带来了针灸事业的复兴和繁荣,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中医学院,中医院,设置了针灸专业和专科,建立了专门研究机构,使针灸在教学,医疗和科研等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就。

    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300多种病症的治疗有不同程度效果,对其中100种左右的病症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胆道结石,细菌性痢疾等,不仅用科学的方法肯定了疗效,而且用现代生理学,生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阐明其作用原理,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采用针刺麻醉,成功地进行了多种外科手术,为麻醉方法增加了新的内容,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推动了针灸医学的发展。

    近年深入研究了针灸治病的原理,证明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功能有调整作用,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针灸镇痛原理的研究已深入到神经细胞,电生理学和神经递质如脑腓肽等分子生化学水平。

    经络的研究经过大量普查,不仅肯定了循经感传的客观存在,而且从循经感传现象出现的规律,客观指标及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经络实质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线索。

    几千年来,针灸医学不仅对我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发挥出了重大作用,而且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对其它一些国家的医疗保健事业也作出了一定贡献,有些国家除设有针灸专科外,还成立了研究针灸医学的专门机构,并多次召开国际针灸学术会议。

    总之,只要我们努力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勇于实践,针灸医学必然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更多中药材
  • 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说归脾丸的其他的作用。归脾丸是中药著名的一个方剂,它的主要成分是党参、白术、黄芪、甘草、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等等的组成,它的作用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所以它主要治疗的是心脾两虚,和脾不血,主治心慌、......
  •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古方,用来解决脾虚脾湿、脾寒、脾积以及肝郁克脾等等的问题。这个古方其实就是实皮散,它是由槟榔、茯苓、白术等等组成的,可以健脾利水,解决脾虚脾湿的问题。其中呢,槟榔破积,降气行滞,作用于胃和大肠经,并且有降气行水的作用。茯......
  •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身体有什么特征呢?第一:腹部松软,赘肉比较明显。第二:舌苔厚,容易口干口苦。第三:皮肤出油比较多,容易出汗。第四:倦怠多思,少言懒动。大家发现有上述这些典型的特征以后,或许暗示你也存在着水湿之气比较重的问题,建议要及时调理。......
  • 肝气郁结在临床上常见有四类症状。第一,平常的唉声叹气,情绪波动比较大。第二,胸闷,胸胁胀痛,女性同志呢是乳房胀痛。第三,入睡比较困难,并且容易醒,梦多,头胀头疼。第四,嗓子里面总感觉到有异物,四肢沉重,乏力等等。出现了以上四种症状该怎么办呢......
  • 这个木香顺气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行气化湿,还有健脾和胃这样一个作用。我们都知道脾胃属于三焦当中的中焦,起到一个让浊物下行让清气畅行的作用。但是当湿邪阻滞脾胃以后,中焦交通的功能就被破坏,从而导致浊气不能下行,而有时候反而往上走,就会产生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