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柴胡的药效

    柴胡的传说

    唐代有个胡进士,家有长工叫二慢。秋天,二慢得了瘟病,胡进士怕传染家里的人,就让他离开。二慢来到水塘边,在杂草丛里躺着,觉得又渴又饿,浑身无力,便挖了些草根吃。一连吃了7天,周围的草根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忽然觉得身上有劲了。从此,二慢的病再没犯过。

    过了些日子,胡进士的儿子也得了瘟病。他请了许多医生,谁也治不好。胡进士忽然想起二慢,把他找来询问后,急忙命人挖草根洗净煎汤,给儿子一连喝了几天“药”,病就好了。胡进士很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那东西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柴胡的药效

    中药柴胡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味甘、辛,性微寒,有透表泄热之功。张仲景《伤寒论》中以柴胡为主药,配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等组成的小柴胡汤,主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的“少阳病证”。柴胡又有疏肝解郁之效,著名方剂逍遥散中,也以柴胡为主药,配合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等,用于肝郁气滞,日久化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午后烦热,以及妇女月经不调,食少倦怠,乳房作胀,结节增生等症。柴胡还常用于升举阳气,例如补中益气汤中,柴胡与升麻、党参、黄芪等配伍,主治气虚下陷所致的气短、倦怠、脏器下垂等。

    现代研究表明,柴胡含挥发油、脂肪等成分,其煎剂有解热作用,并能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发育,对结核杆菌及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尤其是柴胡所含的皂甙,有镇静镇痛作用,并具有抗肝损伤、防止脂肪变性及纤维增生、降低转氨酶及利胆的功用。现广泛用于急性肝炎、胆道炎症及肋间神经痛等疾患,均有一定疗效。

    为临床医生所喜用的柴胡注射液,是清热治感冒的良药,它不仅药价低廉,疗效肯定,而且副作用很少,一般的感冒头痛发烧,只要肌注1支便可收效。但鲜为人知的是,我国的第一支柴胡注射液,竟是于1941年在战火纷飞的太行山上诞生的,它为当时的八路军将士抗击流感、疟疾等疾病建立过功勋。柴胡注射液除了通过注射途径给药外,还可十分方便地以滴鼻的方式退热。例如1—3岁小儿出现高热39℃以上、烦渴等症,屡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时,可取柴胡注射液适量,放入滴鼻器中,每个鼻孔滴4滴,一般滴后30分钟至1小时开始退热。可30分钟滴1次,直到正常。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乙型肝炎较有效的药物之一,但价格昂贵,且使用疗程较长,不少患者因负担沉重不得不半途辍医。而来源于小柴胡汤的小柴胡冲剂,临床上可代替干扰素使用,每次冲服10—20克,每日3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通常2—3个疗程后,能减轻症状,且有防止其向肝硬化演变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近年来应用小柴胡汤防治癌症,已露出了十分可喜的苗头。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对拮抗肝癌、肺癌、结肠癌、食管癌等,预防其恶性转化,具有一定作用。

更多中药材
  • “邹润安论柴胡”作者为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王昆文。《本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积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在《伤寒杂病论》中,组成含柴胡的经方共9个,而且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汤,四逆散,鳖甲煎......
  •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病情凶险,发病后12~24小时发生黄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倾向,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组成 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主治 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
  •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