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走出药物提高免疫力的误区

    面对“非典”,在人类还未找到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能够与之有效对抗的只有人体的免疫系统。这使人们感到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普遍的观点是:如果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对预防病毒是有帮助的。于是,购买和使用维生素、免疫调节剂等药物就成了前一段时间的一种“时尚”。

    然而在并不了解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药物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的情况下,只是一味地认准“增强免疫力”这一观念,那么,购买和使用那些药物,最终得到的效果可能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人们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几个概念:什么是免疫力,药物对免疫力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

    人体有一套完整的免疫系统,当某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就会与之进行斗争,并将其杀灭。免疫力简单地说就是免疫系统杀灭病原体的能力。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林志彬教授说,由于“非典”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因此,起主要作用的是人体的抗病毒免疫力。而它又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无论什么病毒,只要它侵入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些细胞如天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就会与之对抗,将其杀灭,这种免疫力称为抗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又称作天然免疫力。而特异性免疫力恰恰相反,它只能对抗免疫系统能够识别的病毒,对于不能识别的病毒,它不起任何作用。林教授说,老百姓在“非典”期间使用一些免疫增强剂或一些所谓的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的药物来进行预防,这些药物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它们只能有限的增强人体的抗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而并不能增强针对冠状病毒的免疫力。因此,林教授个人不主张滥用这些药物。只有当人体接触感染了冠状病毒后,才会逐渐产生抵抗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这也是为什么“非典”痊愈患者的血清有治疗冠状病毒的作用的原因。

    专用于增强人体免疫力的药物即为免疫增强剂。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增强的是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视来源及作用的不同,免疫增强剂有许多种类:胸腺素类、转移因子类、干扰素类、异丙肌苷、左旋咪唑等。然而,免疫增强剂存在着不良反应。林志彬教授指出,当正常人使用这些免疫增强剂后,不仅会对人体器官造成损伤,而且还有可能出现疑似“非典”的症状。例如,给人体注射胸腺素制剂后,有10%的人会出现发热、过敏、头疼等症状;使用干扰素后则可引起流感样症状,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高热、全身关节痛、乏力等症状。目前,免疫增强剂还只是处于大规模的临床试用阶段,并不是比较成熟的药物,其主要用于肿瘤、免疫缺陷性疾病等的治疗。林教授说,为了预防“非典”,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来说,使用这些免疫增强剂并不会有太大的效果,更多的只是心理上的一种安慰而已。对确诊病人、高度疑似病人及医护工作人员,则可根据病情或安全需要考虑应用免疫增强剂预防或治疗,但其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另外,林志彬教授指出,VC、VE等维生素类药物,以及中药中的灵芝、黄芪、枸杞子等药物均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但它们的作用也很有限。VC、VE等药物在动物实验中有增强动物免疫力的作用,临床上缺乏可靠的证据。一些药品厂商过分的广告宣传是缺乏相应根据的。

    林志彬教授提醒人们,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通过平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来获得,而不应在人类受到疾病、病毒的侵袭时才想到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更多中药材
  • 湿疹呢,比较痛苦,出水啊,又痒啊,大面积长了之后,整个脸上头上都是,看起来也不好看,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反复发作,尤其是在夏天啊,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湿重,什么叫湿疹?湿邪浸淫皮肤,今天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湿疹方面的病例。这个患者呢,杨先生......
  • 经络中医来讲是整个身体气运行的一个通道,而且它对人体作用的确非常大,因为我们中医讲说人这个脏腑之间互为表里,比如说肺和大肠相为表里,心与小肠为表里,脾与胃为表里,这表里怎么实现呢?它怎么连接的?实际上就是通过经络进行连接,就研究咱们这个中医......
  •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虐。采收加工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药材性状:跟较细,圆锥形,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跟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裂平坦,不显纤维性,......
  • 党参能益气养血、健脾、补肺生津,跟人参有类似的功效,但是药性平和,它补气而不上火,补水而不生湿,养血而不滋腻,所以还有个小人参的称号。正因为它的药性平和,所以跟各种不同药物的搭配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党参配黄芪,适合虚咳气喘、易疲劳、抵抗力差......
  • 一、天麻富含天麻素、香荚蓝素、抗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无毒,有抗气绝、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吸风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吸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抽搐、破伤风、头昏眼花、神经衰弱、风寒失痹、小儿经风等症。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