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敲响预防丙肝的警钟(一)

    近日,一名患者觉肝区轻度不适,来到解放军302医院就诊。医生查体发现他的肝脏肿大,又经抽血化验,做B超等,最后明确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面对这一结果,这位患者感觉很纳闷: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吃饭睡觉都很好,怎么会有这个病呢?而且还到了肝硬化程度?医生通过追问病史,得知该患者10年前得过一次感冒,为增强体质,当时输过一袋新鲜血。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好,为增加营养,一年后又输了一袋血浆。医生告诉疑惑不解的患者说,据此判断,他的丙肝很可能就是这两次输血被感染上的。

    丙肝危害有多大

    据解放军302医院移植康复科主任李捍卫介绍,导致丙肝的罪魁祸首是丙肝病毒(HCV),HCV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肝坏死及纤维化,可使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有资料表明,成人感染HCV后,约50%~80%发展成慢性丙肝;10年后,有近10%的人发生肝硬化,2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可达15%以上;肝硬化患者中每年将有1%~4%转化为肝癌。并且,HCV感染的肝癌患者,手术后癌肿复发率或多个肿瘤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丙肝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哪些人容易受丙肝威胁

    302医院军人肝病科的主任赵平说,一般人群对丙肝均普遍易感。有一些属高危人群,具体包括:经常接触血液或血制品的人,如血友病患者、静脉滥用毒品成瘾者、血液透析患者、骨髓和器官移植患者、曾做过手术者,以及经常经皮注射的患者;卫生保健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处理血或血制品的人;在街边穿耳孔者、在非正规医院进行牙齿治疗者,以及文身者、性乱者、男性同性恋者、艾滋病患者等。

    我国某地区检测65例单项转氨酶升高的供血者,其丙肝抗体阳性率为90.8%,说明我国供血者是丙肝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经常是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而仅是单项转氨酶升高。这提示我们,今后对单项转氨酶升高而无肝炎临床症状者,不仅要检查乙肝病毒的标志,还应该检测丙肝病毒抗体。

    丙肝是如何传播的

    赵平说,丙肝的传染源来自于急、慢性和肝硬化的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值得提出的是,即使这些患者血液中已产生丙肝抗体,却仍然具有传染性。赵平主任介绍,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播:

    第一,经血液传播。首先是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如血浆、血蛋白、凝血因子、球蛋白、成分血制品等)传播。在1992年以前,我国未对输血员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筛查时,输血是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现在仍有少数地方存在地下采血或不洁采血、输血的现象,这给了丙肝病毒很大的可乘之机。其次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60%~90%的丙肝感染者是静脉注射毒品所导致的。另外,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窥镜、针灸针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果医务人员在给丙肝感染者治疗过程中操作不慎误伤自己的肌肤,也可能被传染。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卫生用品,特别是未经过严格消毒的理发用具,也可能传播丙肝病毒。文身、文眉、文眼线、穿耳环孔等也是丙肝病毒潜在的传播途径。

    第二,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丙肝感染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母婴血液交换、分娩过程、亲密接触等方式入侵婴儿。但一般丙肝病毒不通过哺乳进行传播。

    第三,性行为传播。与丙肝病毒感染者有性行为者,感染丙肝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特别是感染了人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丙肝病毒的危险性更高。丙肝病毒在男性同性恋者中的传播率可达20%~50%,在异性恋者中的传播为12%~21%。

    第四,器官移植。肝、肾等脏器移植患者中发生丙肝和死于丙肝的几率均较高。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日常接触,如接吻、拥抱、喷嚏、咳嗽、传递文件、交谈、共用办公用品等,以及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丙肝。丙肝也不经过空气传染。

更多中药材
  • 乌鸡白凤丸和人参养荣丸都用于治疗月经量少的问题,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首先,乌鸡白凤丸由乌鸡、鹿角胶、鳖甲、人参、黄芪、当归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由气血两亏导致的月经量过少、带下量多、腰膝酸软等症状,能够补气养血,调经止带。而人参养荣丸是有炙甘......
  • 首先对于补益类中药,最好是饭前服用,有利于吸收。通肠润便的药可以空腹服用,有利于清除肠胃的积滞。而对于消化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最好是饭后服用,因为这个时候胃中存在较多的食物,药物和食物混合可以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其实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
  • 我们中医讲发为血之瘀,就是头发与血有关系,为什么好多这个血虚的病人会引起脱发,血虚的话,对我们这个这个头发的营养达不到就会脱落,最常见的熬夜的病人,看看平时这个门诊上的白领,这女同志会多一点,这个熬夜心情不好,时间长了,头发脱落,不是完全脱......
  • 打呼噜是一种疾病,打呼噜比较多的是胖人,因为好多胖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噜。打呼噜就是我们睡觉时,坐着时气道是通畅的,躺着时腺样体盖住气道了,轻的话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话,我们医学上叫睡眠障碍综合征,严重的人睡觉的时候都能憋醒......
  • 中药太苦加点糖?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儿童还是忍不住那个苦味,喝几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妈妈在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会在汤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对于正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