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当你对症下药时

    人们常说“对症下药”。但是症状既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有时更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防御反应。如果盲目对症下药,有时会适得其反、延误诊治。下面就是人们在自我药疗中的一些常见误区:

    不宜见热就退

    发热能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免疫能力,是人体对付致病菌的有力措施之一。体温较高时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功能较强。同时在较高温度环境下微生物也易被杀灭。此外,发热的热型还能帮助医生了解病因。

    如果一发烧就吃退热药,不利于诊断、治疗疾病。如患伤寒时用退热药,可加速及加重肠壁淋巴组织的坏死;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用退热药,也可加重病情。但是发热超过一定程度,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当体温超过38.5℃时,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应该服用退热药。

    不宜见咳就止

    咳嗽也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当呼吸道感染时,细菌、病毒或其他异物就会刺激气管,产生痰液,然后通过咳嗽将痰和细菌排出来。咳嗽是排出呼吸道病原体的方法之一。如果一味镇咳,会使咳嗽反射减弱,痰液就会贮存于呼吸道内,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加重感染,严重的可引起肺不张、心脏衰竭。因此在未明确咳嗽病因之前,不要轻易镇咳。

    不宜见泻就止

    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等感染性腹泻是机体将肠道内的微生物、毒素排出体外的防御反射。如果急于止泻,使滞留在肠道内的细菌与病毒迅速生长和繁殖,会加重患者的中毒症状或继发其他疾病。

    非感染性腹泻可使用止泻药,而感染性腹泻则要在控制感染的同时,根据腹泻的轻重来采取具体的止泻措施。

    不宜见痛就止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早期症状。如果盲目止痛,疼痛虽会暂性缓解,但会掩盖病情,造成误诊。尤其对胃穿孔、肠梗阻、宫外孕等急腹症,更不可急于止痛。当然,在诊断明确后,为减轻病人的痛苦,可适当使用止痛剂。

    看来,我们在患病时应首先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盲目的“对症下药”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更多中药材
  • 现在的人吃东西啊,过于丰富,不仅吃的多,而且吃的比较杂,这就对我们的消化系统造成很大的负担,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我们脾胃虚弱,不过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有差异的,所以脾胃问题的类型当然是不尽相同的,那么接下来,就会教会大家如何正确的辨证调理脾胃。中医......
  • 为什么稍微吃一些食物就觉得撑呢?其实主要是因为胃动力不足所造成,胃动力不足导致吃进去的食物难以消化,一直就停留在咱们这个胃里面,然后造成我们吃一点点东西就会有一种撑胀的感觉,那么该怎么办呢?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三招第一招,不要坐着,要站着,生......
  • 看很多粉丝问我,中医看病为什么要看舌苔呢?舌苔呢究竟能看出什么来呢?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窍,因为脾之外候,舌头通过经络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跟五脏六腑相通,不同的是啊,舌面的区域对应不同的脏腑,舌的中部呢一般是属于脾胃,舌尖主心肺,舌的两边呢,......
  • 您是不是经常觉得口渴,特别是晚上的时候,心里总感觉口干口渴,甚至会被渴醒,不喝点水就睡不着,非常呢影响睡眠,有些人呢,甚至睡前喝很多的水也没有用,不仅口干,而且还会出现夜尿多的问题,要频繁的起夜,那半夜口干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造成口干的三个......
  • 症状:很多湿气重的人呢,都会有早起困倦,口臭,面容憔悴,舌边有齿痕,整个人每天都是浑浑噩噩地失去了活力,所以祛湿成了头等大事。那么如何祛湿呢?第一,饮食调节,我们可以吃一些利水化湿,健脾益胃的食物,像是山药,薏米,红豆,冬瓜啊等等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