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警惕胺碘酮的副作用

    胺碘酮(乙胺碘酮、胺碘达隆)是一种苯比呋喃类的衍生物,属于第Ⅲ类抗心律失常制剂。它原来是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良好。

    胺碘酮电生理作用为延长心房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间期,而不改变静止膜电位,实际上推迟了复极过程;它还具有直接细胞膜效应、抗交感神经作用,可抑制心房及心室兴奋性,并具抗心室纤颤作用。胺碘酮对控制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预防室颤有显着效果,对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有很好的疗效,能纠正房扑及房颤,使心脏恢复窦性节律。由于胺碘酮有明显扩张冠脉作用,故冠心病伴上述心律失常更是该药良好的适应证。

    胺碘酮临床效果良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其副作用发生率相当高,而且较严重。不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拒用此药。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它的副作用,并注意在应用过程中提高警惕、严密观察,高度重视它的不良反应,是可以很好地将其用于临床的。现将它的副作用介绍如下:

    对肺部的副作用

    该药对肺部的副作用的早期症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干咳。此外还可出现胸膜疼痛,但鲜见。有报道说,应用胺碘酮发生肺部副作用的病例中,有三分之一发生于老年人。

    引发和加重心律失常

    胺碘酮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一样,可引发和加重心律失常。专家指出,它可能导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有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或任何原因造成的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禁用本品。

    低血压

    有心肌功能降低的老年患者,可能对胺碘酮的降低血压作用十分敏感。有的病人在服用胺碘酮5~10天后,可出现血压降低,特别是静脉注射本品时,可出现严重的低血压。

    甲状腺机能失调(减退或亢进)

    本药的毒副作用可损害甲状腺功能,引起甲状腺机能失调。凡是服用胺碘酮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平均甲状腺素水平和游离甲状腺素指数较正常水平升高约20%,而游离结合量则稍减低。大多数有甲状腺机能失调副作用的患者,在停药1~2个月后症状可自行消除。

    便秘

    胺碘酮致便秘的副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罹患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便秘往往会加重冠心病及心律失常。

    对眼的副作用

    在抗心律失常药物中,胺碘酮是惟一对眼有副作用的药物。其不良反应是角膜上微粒沉着。此种微粒由一种黄褐色的类似溶酶体的脂褐质组成,沉着于角膜内壁上,一般要在停药后17个月左右才逐渐消失。

    为了减少胺碘酮副作用的发生,开始时宜口服200毫克,每日3次,最大量每日可达800~1200毫克。在1~2周显效后,减至维持量,可口服100毫克,每日3次;或200~400毫克,每日1次。老年患者维持量每日不宜大于200毫克。

更多中药材
  • 生完孩子之后,我们就从准妈妈变成了真正的妈妈,但是这时候需要注意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比如饮食方面,生完孩子之后产妇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尤其是需要哺乳的产妇们,很有可能会因为饮食的问题而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拉肚子的情况,那么产......
  • 胡颓子叶的叶片跟万年青尤为相似,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过这种植物呢,也许你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但你肯定见过,胡颓子叶,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叶片,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叶呈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钝尖,基部圆形,全缘或微波状缘,革质,上表......
  • 任何事物都有其另一个解释名词,就像人一样,有大名也有小名,胡颓子叶也不例外,它也有着另一个名字,胡颓子叶是什么呢?胡颓子为大型常绿灌木,株高可达4m,通常具刺,胡颓子的花着生在叶腋间,每腋生—3朵,花期9—11月,来年5月份果实成熟,果熟后......
  • 女人在哺乳期间,用药,选药时会很小心,那么,哺乳期能用华山参滴丸吗?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当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时候,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婴儿有影响。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
  • 皂角刺,俗称为皂角针,是皂荚树表面的棘刺。皂角刺是一种应用非常普遍的中药,性温,皂角刺的功效和作用是具有排毒和祛除淤肿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脓肿,此外皂角刺还有很好的抗癌和抑制癌细胞活性的作用。【小便淋闭】皂角刺9克,金钱草、车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