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应用ARB需关注两方面问题

    上海瑞金医院初少莉教授探讨了ARB在高血压治疗中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是否适于作为我国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能否取代ACEI?

    她提出,ARB在国际上的几个指南中均被列为一线药物;ARB作为临床一线药物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已经得到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但是它是否可以提供靶器官保护,目前仍无证据表明在这一方面ARB优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而且,鉴于我国国情,ARB的价格过高;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ARB作为一线药物是否合理?

    另外,ARB在心血管中是否能够取代ACEI?这个问题,并未形成共识。她介绍说,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Ⅰ,再产生血管紧张素Ⅱ,通过作用于AT1受体、AT2受体产生生物学效应。ACEI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降低血压,抑制血管收缩,减少钠水潴留和血管、心脏的重构;再者,ACEI减少缓激肽的失活,使激肽系统发挥作用,在心血管保护具有肯定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AT1受体、AT2受体途径,可使血管扩张,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促进NO的产生。血管紧张素Ⅱ不完全是由经典途径生成,它能够通过旁路作用于AT1受体,这可能是ARB的优势。但是,目前AT2受体的作用还有很多未知的因素。AT2受体调节有血管扩张,抑制细胞生长,促进NO的产生,发挥心脏保护作用。ARB具有抑制AT1受体的作用,但是它可过度激活AT2,可促进细胞增殖,具有促纤维化的作用。因此,从理论上说,ARB的优势还是有争议的。

    再从ACEI和ARB的异同点来看。

    相同点:两者都是作用于RAS系统的抑制剂,都有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作用。不同点是:1.ACEI作用于缓激肽,具有协同心脏保护功能;2.ARB能够克服血管紧张素Ⅱ的旁路生成,阻滞更完全,但是ARB缺乏协同作用;3.血管紧张素Ⅱ负反馈的作用,AT1受抑制后,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有一些不利的因素。

    目前,人们感到疑虑的是,AT2受体的激活是否有临床应用价值?AT受体在人体血管的反应,其物种依赖性、血管类型的依赖性、对人血管影响到底如何,仍有待临床观察。人体是一个整体,用一个单一的机制是否能预测整个人体的反应?

    从临床证据来看,临床上是否有证据证实ARB优于ACEI?据初少莉介绍,目前没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ARB优于ACEI,尤其无直接证据证实。有几个临床试验证实ARB有一定优点,但是没有一对一、头对头的临床试验证实ARB优于ACEI。

    既然ACEI和ARB各有益处,那么联合应用ACEI与ARB是否具有互补的作用?

    初少莉说,联合应用ACEI与ARB理论依据是有的,既保留了ACEI的缓激肽的作用,平衡了血管紧张素Ⅱ的调控作用;ARB又克服了血管紧张素II旁路。所以从理论上证实联合应用ACEI与ARB可能会有益处,但是在临床证据上,尚无一致意见。从缬沙坦的心衰、心梗的治疗,还有坎地沙坦的心衰治疗,对心脏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而对肾脏方面的保护,证据倾向于联合治疗。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ARB治疗不论循证医学、还是专家意见都认为是有价值的;联合治疗对于降低蛋白尿、对延缓肾功能的恶化是有意义的。

更多中药材
  • 那么现在这种息肉的病人特别多啊,比方说常见的胃息肉,肠息肉,还有胆囊息肉。其实息肉呢就是身体上多长出了一块肉,多出来这块肉啊,有一些是有癌变风险的,所以呢,对于一些腺瘤型的,尤其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今天跟大家说一下呢,尤其是哪一类人更容易......
  • 大家好,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这个日子,那么有患者来看诊的时候总是说他是到这个时候还是特别感觉这个脚凉啊,腿凉,特别怕冷,那么今天跟大家再讲一讲,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从中医来说呢,中医说脾主肌肉,肝主筋,那么肾呢主通一......
  • 萎缩性胃炎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也不需要那么多担心。之前说过就是萎缩性胃炎,我们把你监测十年, 20年, 30年,你也没有癌变,也不会癌变,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监测呢,身体出现异常症状的时候进行一些调理,那么再一个就是饮食生活方式要做一些共同的......
  • 在临床跟患者交流的时候吧,有时候有一些误区,比方说就感觉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一定要把它切掉。其实跟大家说一下,在临床上85%到90%的都属于胃底这个腺体息肉,那么这类胃息肉胃癌的几率是非常低的。那么所谓的胃息肉啊,一般来说是发生在胃壁里面的......
  • 怎么才能够控制萎缩性胃炎不进一步发展,那么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很久远的一个话题,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吧,整个医学啊都在研究这个萎缩性胃炎啊,因为当时发现这个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当时的研究方法呢也比较简单,由于萎缩性胃炎当时认为就是缺少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