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针刺麻醉研究进展

    针刺麻醉疗法,又称“针刺经络穴位麻醉疗法”,简称“针麻”。它是根据经络理论,按手术要求循经取穴,运用针刺手法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手术时患者完全清醒,术中生理扰乱少,术后机体康复快等特点。针刺麻醉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新生事物,兴起于60年代,盛行于70年代,自80年代以来渐趋衰微。但近年国内外有关针刺的研究和支持力度逐年增加,随着针麻临床工作的深入,理论研究也渐趋活跃。人体痛阈的测定、中枢神经系统的电生理研究、针刺“得气”研究、生化指标测定及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针麻手术时患者的心理变化等,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结果,也促进了针麻临床手术效果的提高。

    麻醉效果的研究

    针麻具有安全、经济、术后恢复快、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是也同时存在着镇痛、肌松不完全,不能阻断各种牵拉反应等缺点。如何提高针麻的效果,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提高针麻疗效首先是要选准穴位。FarberPL等人研究发现,电刺激阳溪穴痛阈可提高77%,离开穴位15毫米处电刺激痛阈只提高6%~9%;电刺激曲池穴痛阈提高70%,离开15毫米则只能提高6%~7%。其次,要通过对穴位的重新选择、配伍来提高针麻效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吕世亭等人报道,通过调整针刺穴位(耳穴加体针)及辅助用药等,55例前颅窝及颞顶枕区针麻开颅手术的成功率达到了1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建民等人对针刺穴位进行了重新选择及配伍,由原来的近节段取穴及手术周围局部取穴,改进为循经远近配穴,加上耳穴,同时结合辅助用药、心理治疗等,使72例颅窝及颞顶枕区幕上病变开颅术成功率达100%,Ⅰ级甲等达89%。

    镇痛效果的研究

    为在不同的躯体组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选择适当的电极和刺激参数也很重要。IshimaruK等报道,用于经皮电神经刺激的浅表电极可显著增加皮肤、筋膜痛阈,但不提高肌肉和骨膜的痛阈;针样电极对于深部组织如肌肉、筋膜的疼痛缓解有用。山西临汾铁路医院杨生源等创建了“两点刺激、强弱并举、分段开通、统一连系”为主要内容的“开通经络针感有序扩散循行操作法”,从而可使针感在人体三维空间定向、定位和定量扩散循行。据此又创建了“开通经络针感有序扩散循行疗法”,和“开通经络定向定位针刺麻醉”。通过1430例临床观察,有效率和成功率均达95%。

    针药合用效果的研究

    上海市肺科医院针麻研究所童稳圃等人以手法针刺加针刺增效药麻醉肺切除患者,发现外周血强啡肽浓度增高,患者针麻效果好。研究者认为,针刺复合少量麻醉药,既保留了针麻的优势,又解决了针麻镇痛不全的难题,使较大、较复杂的手术也能顺利完成。成都中医药大学秦必光等人以针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针硬组)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并与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小硬组)比较,发现硬膜外腔给药6~9毫升(给药2~3次),针硬组阻滞范围宽2~3个神经节段,并且89.8%病例给药9毫升内即可达到要求的麻醉阻滞范围,而小硬组只有65.8%病例达到此麻醉平面。KuangX等比较针麻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肺切除术中应用,指出电针复合全麻可减少芬太尼用量38~85纳克/小时,且对生理功能干扰小,患者乐于接受。

    从目前的多数研究结果来看,针药复合麻醉是针麻的趋势,可以在保证患者充分镇痛的同时,还能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医疗费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最近进行的几例心脏直视手术,采用针药复合麻醉的方法既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缩短了术后恢复的时间,同时还大大的减低了医疗费用。

更多中药材
  • 中医认为这个湿邪是最难以祛除的,湿邪粘滞,这它的特点不容易祛除。我们在祛湿之前呢,一般都分辨是湿热还是寒湿,目前在临床上看是湿热居多,寒湿特别少,因为你寒湿的治疗虽然有湿,但是因为用温阳化湿的治疗还是比较单纯一点,湿热的治疗呢,既要清热又要......
  • 前段时间在门诊接诊的一个患者,是一个60多岁的一个女性,体态稍微偏胖一点,她自己说,平时啊就有清嗓子的习惯啊,总是感觉咽部有痰啊,咳嗽几声能咳出少量的痰,嗓子阻塞这个异物感呢,这个症状是非常明显的。有时候吃完饭以后会更明显,更严重一些。做的......
  • 今年再来跟大家聊一聊失眠啊,有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夜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啊,有时候睡着了呢,还会容易醒,接着就会有心烦气躁,甚至影响到食欲啊。在我们消化科呢,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啊,还有许多呢,都归于了这个焦虑和抑郁,也有的人在吃这个抗焦......
  • 当时年轻也没当回事儿,嗯,现在他已经是中年了,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了,他平时呢,就是经常吃一些拉唑类药,我们叫做质子泵抑制剂,大家所说的叫什么什么拉唑,但是呢都没有什么效果,就是说他总是有烧心,反酸水儿倒是不多。但是每天都要吃药,有时候呢,消......
  • 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是从外地来一个患者,今年不到40岁,也是一个两个孩子的爸爸,他自己认为啊,家里负担非常重,说他有焦虑症四年了,现在一直吃的是抗焦虑的药物。他说这个从小呢,受这个父亲影响也挺大,他父亲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导致他呢就是思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