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胆道感染如何选用抗菌药

    可用于胆道感染的抗菌药有多种,但是如何选择和使用却大有学问。总的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抗菌药在胆汁中的浓度

    抗菌药能否在胆道感染中发挥有效作用,前提即是该抗菌药能否在胆汁中保持较高浓度。目前已知能在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抗菌药有4类10余种,即青霉素类:青霉素C、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先锋霉素、头孢他啶、头孢美唑、头孢米诺等;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其他:四环素族,林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甲硝唑、复方新诺明等。

    抗菌药必须保持在胆汁中的较高浓度方能有效杀灭细菌,控制感染。但能否形成较高浓度,除抗菌药自身特点外,尚取决于肝功能和胆管有无梗阻。凡肝功能异常及胆管梗阻时,均可致胆汁可抗菌药浓度下降。在胆道感染疾病中常有胆管不同程度的梗阻现象,如痉挛或胆石致胆管不完全或完全梗阻。当胆管因梗阻形成高压(30厘米H20)时,则抗菌药不能经胆汁排泄致胆管,阻碍抗菌药的作用发挥。因此,在针对胆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的同时,应注意适当应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654-2等,以缓解胆管痉挛,降低胆管内压,提高抗菌药在胆汁中的有效浓度。如果为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应不失时机地及早手术解除梗阻及充分引流,方能更好控制感染及降低病死率。

    致病菌是否敏感

    正常人的肝胆汁是无菌的,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菌群可异位转移到胆道产生致病作用,引起急性胆管炎或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众多临床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胆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其次是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和厌氧菌属、克雷伯菌属等。这些提示,临床治疗应该以氟哌酸、环丙沙星及哌拉西林、头孢菌素第二三代为主,配合甲硝唑、替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联用,以更好控制胆道感染。一般情况下可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选择2~3种有针对性的抗菌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更为恰当的敏感抗菌药用药。

    联用方案要合理

    在急性胆管炎或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等重症胆道感染的治疗中,抗菌药的应用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全程和有效。其中,合理地联合应用抗菌药是控制感染的有力措施,但应注意一般以2~3种联合为宜,不要以为品种越多越好。在联用抗菌药时,一是要注意配合恰当,可将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内)与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苷类、喹诺酮类)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也可将静止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如林可霉素,红霉素)联合应用,具有累加效效应;但不可联用繁殖期杀菌剂和快速抑菌剂。二是要注意方案合理,氨基苷类和喹诺酮类应足量应用,采用静滴途径,将全天用量通过静滴1次给予。而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则最好每天两次给药或6~8小时给药1次为宜。最好是通过静脉滴注给药。

更多中药材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
  • 新生儿硬化病系新生儿指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点,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因主要与寒冷、感染、窒息,早产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炙黄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干姜9克,焦白术20克,当归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黄连9克,炙甘草9克,党参20克,炒杜仲15克,苏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药25克,......
  •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刘某,女,32岁。2009年7月9日初诊。半月来,经常恶心,吐涎沫,经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服中西药未果。观其精神萎顿,面黄,就诊中干呕连连。舌淡,苔白,六脉沉细。治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立方半夏干姜散:半夏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