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治鼻渊一例行

    小儿今年16岁,前年寒假,因鼻塞、流浓涕往武汉协和医院检查,结果为鼻中膈弯曲、副鼻窦炎。医生认为,鼻炎很有可能为中膈弯曲引起,建议18岁以后手术治疗,或可彻底根治。问手术费用,曰5000左右。

    归来,遂取保守治疗,先后用美国UB、银离子等喷剂三种,千柏鼻炎片剂等口服药两种,效果均不明显。其中,用UB可使鼻窍暂通,但不能持久,且感觉不爽,为小儿所拒。

    余自今年初,偶得机缘,开始学习中医,自以为小有所得。鼻炎者,中医之所谓鼻渊是也.今秋小儿开学,鼻炎再发。余意欲为其治病,妻不以为然,而小儿好奇,竟充为一试。

    初时,余查得辛夷、苍耳为治鼻炎之要药,试图仅以此二药专施。但转念一想,起先小儿所服鼻炎片剂均含有此等成份,月余无效,此次仅此二药岂能凑功?古人云:“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治鼻当须治肺,这才稍合中医门道。且小儿鼻炎之发作时与寒气相关,秋冬恶于春夏,治鼻当先能御寒,御寒必先强肺气。

    有此思考之后,余遂留心于方剂,这一日,忽查得一剂,曰:玉屏风散,其功能“益气固表,止汗”,此方当地能治小儿鼻渊之本。再查,今人果有用此方加辛夷苍耳白芷治鼻炎者,与在下想法暗合。

    九月初,余始以玉屏风散之防风、白术、黄芪加辛夷、苍耳、白芷、薄荷,治小儿副鼻窦炎。初服五剂,效果不明显,再服五剂,效果仍然不大。又思,鼻涕者,水液也,湿气之所留。遂加细辛,以燥上焦之中湿。又诸药辛热,久服必使体内热聚而不散而为邪,乃加黄芩清热。如此连服十数剂,小儿鼻炎日见好转,经寒潮亦无恙。窃喜。至十月中旬停服汤剂,专于药店寻以玉屏风加减而成之鼻炎中成药片,服之巩固疗效。

    近日询之小儿,曰:“日三擤鼻涕而已。”

更多中药材
  • “邹润安论柴胡”作者为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王昆文。《本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积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在《伤寒杂病论》中,组成含柴胡的经方共9个,而且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汤,四逆散,鳖甲煎......
  •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病情凶险,发病后12~24小时发生黄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倾向,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组成 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主治 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
  •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