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叶香岩杂病论

    按:此叶香岩《杂病论》非叶氏本人所作,乃陈克正先生于<叶天士诊治大全>所总结.陈先生云:此文乃是用叶案中语串成,除了(若)字,皆是叶氏之语,因对初学者有用,因此发出给诸同道共享.

    人在气交,法乎天地,以病乃外加于身也.诊之大法,先明体质强弱,形色脉象,更询起居致病因由.盖病有见证,有变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此脏腑气血,须分晰辨明.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

    论药必首推气味,阳伤取药之气,阴伤取药之味.上焦药用辛凉,中焦药用苦辛寒,下焦药用咸寒.肺位最高,辛宣则通微苦则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喜刚燥,胃喜柔润.脾肾为柔脏,可受刚药,心肝为刚脏,可受柔药.肝恶刚喜凉,肾恶燥喜暖.大意上焦宜通宜降,中焦宜守宜行,下焦宜潜宜固.用药大旨如此.

    不但分三焦,更须明在气在血.凡人脏腑之外,必有脉络拘伴,络中乃聚血之地.气分不效,宜治血络.凡久恙必入络,络主血,药不宜刚,病属内伤,勿事腻补.佐以辛香,是络病大旨.脉络为病,非辛香何以开郁!议宣通气血方法.(若)经年累月,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驱逐,当以虫蚁,向阳分疏通逐邪;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

    由脏腑络伤,已及奇经,.夫奇经,肝肾主司为多,而冲脉隶于阳明,八脉纲维一身.医人不晓八脉之理,但指其虚,刚如桂附,柔如地味,皆非奇经治法.久损不复,当以味厚质静,或血肉有情,填实精隧,取其通补奇经.

    奇经之结者,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脉络.其虚者,必辛甘温补,佐以流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病必痊愈.

    叶香岩《杂病论》详解:

    1.第一段:叶氏从疾病的起因,入手诊法,"体质强弱,形色脉象,起居致病因由"说起,然后说到主症,变症,每一症候的初终转变,都要成竹在胸,然后,才处方.要分气血阴阳,初病气节结在经,久病血伤在络.强调必须分清经络气血.新病宜急剂,重剂驱散病邪,久病多虚,宜缓慢调补,小剂攻病.按:叶氏在这里提出了"久病入络"的新论点,并应用于一些久病,顽疾,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第二段:叶氏在这一段落,提出了<用药必首推气味>,按气---指四气:寒,热,温,凉;味---指五味,酸,苦,甘<淡>,辛,咸.<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按:叶氏对<素问>的理论,有继承更有发挥,细致的将药性的气,味具体应用到各种疾病中去,用药非常细致,熨贴.

    下面叶氏又提出了<阳伤取药之气,阴伤取药之味>,<上焦药用辛凉,中焦药用苦辛寒,下焦药用咸寒,上焦宜降宜通,中焦宜守宜行,下焦宜潜宜固>,以及五脏气味喜恶的论点,须注意的是:脾宜升,胃宜降,脾喜刚燥,胃喜柔润,的论点,开创了滋养胃阴的治法,纠正了从古以来以刚燥治胃的偏向,开创是了新的治疗天地.

    3.第三段:叶氏在这一段里,提出了<凡久恙必入络>的要论,指出"络主血,药不宜刚,病属内伤,勿事腻补,佐以辛香,是治络大法.若遇长年顽症,当以虫蚁搜逐.

    络病范围很广,如各种久痛,症瘕积聚,疟疾,肿胀,发黄,郁症,痹症,噎膈,肠胃久积,妇科疾病以及脓疡等,叶氏都强调治络.

    叶氏治络,主要有如下二个方面:1.辛散宣通:以旋复花汤为主方,常用药为当归须,桃仁,红花,丹皮,赤芍,泽兰,新绛,元胡,旋复花,香附,柏子仁,青葱,茴香,韭白汁,降香,琥珀等;2.虫蚁搜剔:常以鳖甲煎丸为主方.常用药如虻虫,水蛭,庶虫,鳖甲,鼠妇,五灵脂,两头尖,牡蛎,全蝎,地龙,蜣螂,蜈蚣,山甲,僵蚕,露蜂房,麝香等.

    4.以下二段,叶氏又提出了另一创新论点:<奇经>.指出,病及奇经,多伤及肝肾,刚如桂附,柔如地味,皆非奇经治法,久损不复,当以味厚质静,血肉有情之物,填实精隧,取其通补奇经.

    对病入奇经,叶氏通常有三种治法:1.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茸,鹿角,龟甲,阿胶,牛猪骨髓,河车,人乳,枸杞,沙苑,寄生,杜仲,肉苁蓉,补骨脂,女贞,熟地,吐丝子等;2.通络药物:如当归,小茴,桂枝,牛膝,茯苓,等;3.镇固奇脉法:如牡蛎,龙骨,赤石脂,金樱子,山药,芡实,紫石英,山萸肉,磁石,等.

    上面挂一漏万地介绍了叶氏的一些主要观点,很不全面,这是因学习不够,能力所限,就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了。

更多中药材
  • 第一个啊尿频尿急,夜尿频繁,小便灼热发黄,情绪激动,这个时候湿热下前潜尿液黄就是主要的标志,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二个,便秘我们说到肠道津液不足,肝火烧灼,那这个时候会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黄腻。也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三个,腹泻拉肚子,那......
  • 我们中医常说啊,肝主藏血,主一身的气机疏泄,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说肝的健康与很多脏腑都有关系,这个肝不好,人容易倒下,一点都不夸张。肝不好具体的表现有这些。首先,失眠多梦,肝藏魂,肝血亏虚,肝不藏魂,治疗需要养肝血,养心安神。那如果经常......
  • 我们今天分享两种啊。中药代茶饮,阴调理阴阳,延年益寿。我们黄帝内经里边说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呀。如果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不休息,还暴饮暴食,不积极运动,这些行为都会导致我们身体阳气引起的不平衡,那么就出现了现代人的亚健......
  • 我们中医讲啊,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身体所有的营养和能量都靠我们的脾胃消化,如果消化功能好,我们身体不至于虚弱,这也是《黄帝内经》里面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死亡。医生仲景呢,他在东汉末年行医的时候啊,发现很多人都有这种表现,他肚子疼,他发冷,浑......
  • 这位患者他同时患有这种过敏性鼻炎,还有鼻窦炎,这两种鼻腔的一个疾病,大家来看一下他的临床表现。他所表现的就是鼻塞,这是非常严重的,而且我告诉大家,这种鼻塞影响生活,平时说话的声音他都改变了,睡眠的时候鼻子不通气儿,总得张嘴呼吸,你会发现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