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秋冬之交,拒绝“老胃病”之约

    又到万树落叶、寒风瑟瑟的季节了。又有不少的“老胃病”病人犯愁了。

    在“老胃病”病人中,有相当多属于溃疡病。溃疡病的特点之一就是病程长,反复发作中上腹疼痛且常呈周期性,持续数日、数周或数月,可有一段时间缓解后再复发。同时一年四季均可复发,但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除了疼痛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外,还可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等。

    寒冷可刺激人体,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这可能是秋冬季节溃疡容易发病的原因之一。有统计表明,在北方一些地区,冬季发病率几乎占了全年的一半。除了发病率增高以外,在秋冬之交,溃疡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可明显增加。国外曾有报告溃疡穿孔率在11月份达到高峰,研究表明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好发时间为10、11、12月份。

    既然溃疡病的发病、复发以及一些并发症的发生都容易在秋冬季节,那幺对于溃疡病患者来说,采取哪些措施可安全度过秋冬呢?

    首先是日常生活、饮食等各方面要多加注意,除了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外,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冷的突然刺激。秋冬季节节假日较多,元旦、春节接连而至,烟、酒消耗量增加。消化道溃疡病患者要特别加以节制。大量研究已证明,吸烟可使溃疡病发病率增加,也影响溃疡病治疗的疗效,使愈合率降低,还使溃疡容易复发。饮酒会引起胃黏膜糜烂,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因素,刺激胃酸分泌增加,也可能促使溃疡发病及复发。

    另外、饮食还应避免过硬、过酸、过甜、辛辣食物,不宜多喝浓茶、咖啡。生冷、过热、易产气的食物亦应少吃。一般的溃疡病患者不必强调“少食多餐”(提倡溃疡病患者“少食多餐”是传统观念),每日三餐即可。饮食应有节,不宜吃得太多或太少,过饱使胃负担加重,胃窦扩张使胃酸分泌增加,太少则使胃酸得不到充分中和。

    现已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幽门螺杆菌是溃疡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溃疡病复发的重要因素,因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着降低溃疡病的复发率。因此,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溃疡病患者,应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有很多,其中的药物有抑酸药、抗生素、钮剂等。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溃疡病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经济条件及可能存在的药物过敏,接受一种疗效高、副作用小、价格相宜的治疗方案。

    必要的维持治疗对于在秋冬或冬春之交有复发规律的溃疡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即在这些发病季节,给予4—8周的正规抗溃疡治疗,常用的药物有H2受体桔抗药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质子泵抑制药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也可用硫糖铝、铋剂等胃黏膜保护药。这种方法较简单,副作用小,费用较低廉。但不宜用于老年溃疡病及有并发症,或须经常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的病人。另一种为症状性自我监护治疗,即当溃疡病复发出现疼痛症状时,服用全量抗溃疡药物至疼痛消失即停药,这种疗法还用于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对于老年溃疡病患者多次出现出血者,伴随其它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溃疡复发者,须经常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或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者,每日吸烟超过10支者,主张给予短期维持治疗,即用全量的抗溃疡药物治疗使溃疡愈合后,每日给予半量的H2受体拮抗药服用,连续1—2年,可减少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如上所述,秋冬之交是溃疡病复发的好发季节,平时可无疼痛,而以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作为首发症状的病人,不管有无疼痛症状,溃疡病患者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表现(黑便或呕血)或穿孔(突然发生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更多中药材
  • 晚期肝癌中药治疗中中药能够有效的控制症状,既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也能够彻底的控制症状,中医个体化处方治疗中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在肝癌晚期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肝癌晚期腹水治疗具有平衡水盐代谢,促进潴留水液......
  •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病在临床上的死亡率较高,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肝癌在早期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所以当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了。这时肝癌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但是患者也不可放弃,一定要积极治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肝癌到了中期有......
  • (1)楝邪金汤组成:八月札15克,川楝子9克,大腹皮15克,桔皮12克,桔叶12克,枳壳9克,木香9克,佛手片6克,郁金12克,莱菔子12克。加减:湿热内蕴加蒲公英、垂盆草、白花蛇苦草、由基黄、茵陈、山栀、黄芩、黄连、石上柏、大青叶、板蓝根......
  • (1)气滞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消积。处方:柴胡、黄芩、白芍、郁金、桃仁、?虫、白术、大黄、由三七(先煎)各10克,莪术15克,半枝莲、鳖甲(先煎)各30克。加减:有尿赤便秘等热象加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龙葵;伴苔腻、脉弦滑或濡,胸闷恶......
  • 1、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主症:胸腹痞满,食后胀闷更甚,易怒易躁、胃纳差、呃逆、恶心、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解毒。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滞血瘀主症:两胁胀痛或刺痛,腹部结块,推之不移,胸闷腹胀,纳呆乏力。舌淡红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