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典
热门搜索:
shāo
  • 拼音:shao
  • 注音:ㄕㄠ
  • 部首笔画:10
  • 总笔画:17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
  • 五笔86:DEIE
  • 五笔98:DEIE
  • 五行:
  • Unicode:U+9AFE
  • 四角号码:72227
  • 仓颉输入法:SHFB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
提交资料
  • 髾字拼音(带声调)
    shāo
  • 髾字笔顺
    横竖横横横折捺撇撇撇竖捺撇竖折横横
  • 髾字的组词
    垂髾 飞髾 云髾
  • 基本解释

    shāo   ㄕㄠˉ ◎ 头发梢:“撮发为髻,散垂馀髾于其后。” ◎ 旌旗上所垂的羽毛:“曳长庚之飞髾。” ◎ 古代妇女衣服上的装饰,形如燕尾:“蜚襳垂髾。”

  • 汉语字典

    [①][shāo][《廣韻》所交切,平肴,生。](1)髻后下垂的头发梢。(2)燕尾之属。古代妇女衣饰。(3)旌旗上所垂的羽毛。

    音韵参考

    [广 韵]:所交切,下平5肴,shāo,效開二平肴生[平水韵]:下平三肴[粤 语]:saau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亥集上】【髟字部】 髾;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454第35【廣韻】【正韻】所交切【集韻】【韻會】師交切,𠀤音梢。髮尾。【史記·司馬相如傳】蜚纖垂髾。【又】曳彗星以爲髾。【註】髾,燕尾也。【後漢·馬融傳】曳長庚之飛髾。【註】卽旌旗所垂之羽毛也。 又【集韻】所敎切,音稍。義同。 又【集韻】山巧切,音稍。毛髮長。
  •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韩国明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