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汉字
● 界 jiè ㄐㄧㄝˋ ◎ 边境,一个区域的边限:界石(标志地界的石碑或石块)。界标。界址。界线(a.两个地区分界的线;b.不同事物的分界;c.某些事物的边缘)。界限(a.不同事物的分界;b.尽头处,限度)。地界。 ◎ 范围:眼界。世界。自然界。 ◎ 按职业或性别等所划的人群范围:教育界。科学界。各界人士。 ◎ 指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最大的类别:无机界。有机界。 ◎ 地层系统分类的最高一级,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代”。“界”以下为“系”。
◎ 界 bound boundary circles extent kingdom republic group republic
详细字义◎ 界 jiè 〈名〉 (1)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2) 同本义 [boundary] 界,境也。——《说文》。按,田畔也。 界,垂也。——《尔雅》 田边谓之界。——《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 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墨子·号令》 去门十里以为界。——《韩非子·五蠹》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公孙丑下》 至燕南界。——《战国策·燕策》 迎公子于界。——《史记·魏公子列传》 境界危恶。——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界分(分界处;地界);界约(两国为明定疆界的界址而缔结的条约);界贼(扰乱国境的盗贼);界至(指边界) (4) 界限;范围 [a certain scope or extent] 是非之封界,分职名象之所起。——《荀子·正议》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荀子·礼论》 奢俭之中,以礼为界。——《后汉书·马融传》 (5) 又如:界说(逻辑名词。即定义);界身子(北宋开封的一街巷名,为当时的商业区);界程(界限和范围);界墙(作为分界的墙壁) (6) 指某一特殊的境域 [field] 蓬莱仙界海门通。——刘沧《宿题天霁寺诗》 (7) 又如:境界;上界;下界;外界;租界 (8) 职业、工作或性别等相同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 [circle]。如:各界;知识界;新闻界;教育界 (9) 自然界物质的三大基本分界之一 [kingdom]。如:植物界;动物界 (10) 地层系统分类的最高一级,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代。界以下为系 [group]。如:古生界 (11) 书纸上的行格,上下框为栏,直行为界 [check]。如:界方(用以压纸的条状文具,也叫“界尺”);界行(纸或绢上的直行格);界笔(一种用于划直线的画笔)词性变化 ◎ 界 jiè 〈动〉 (1) 毗邻,毗连;接界 [be bound by] 三国之与秦壤界而患急。——《战国策·秦策》 (2) 又如:东界黄海;界边(边界相接);界天(接天) (3) 划分 [demarcate] 瀑布飞流以界道。——孙卓《游天台山赋》 (4) 又如:界破(划破);界别(划分;区别);界朱(用红笔划成行格);界路(交叉路口);界断(划断;分开) (5) 离间 [alienate;sow discord among] [范雎]界 泾阳,抵穰侯而代之。—— 扬雄《解嘲》 (6) 隔开 [separate]。如:界断(分隔开);界稻(农历十一月播种,次年四月收获的一种界于两年之间的稻);界隔(隔开);界障(界隔的屏障)
[①][jiè][《廣韻》古拜切,去怪,見。]亦作“堺1”。亦作“畍1”。(1)地界;边界。(2)界限;范围。(3)边沿。(4)接界;接连。(5)分划。(6)隔开。(7)离间。(8)犹临。靠近;对着。(9)称某一特殊的境域。(10)指社会上按职业、工作、地位或性别等的不同而划分的人群。(11)指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最大类别。(12)书纸上的行格,上下框为栏,直行为界。参见“界行”。(13)指宋代发行纸币“交子”三年一换的期限。每次发行交子有一定限额,以铁钱为现金准备,三年兑现一次,换发新交子,称为一界。(14)佛教语。犹范畴。特指空间,与“世”相对。(15)地质学名词。指在整个地质年代某个“代”时期内形成的地层。(16)通“介”。披甲。参见“界乘”。(17)通“介”。倚仗。(18)通“介”。居,处于。指处于二者之间。(19)通“介”。量词。相当于“个”。(20)通“届”。至,到。参见“界滿”。
[广 韵]:古拜切,去16怪,jiè,蟹開二去皆見[平水韵]:去声十卦[粤 语]:gaai3[闽南语]:kai3,ko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