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常见生僻字
熇
燺
爀
狢
癋
皬
盇
盉
盍
碋
礉
禾
篕
籺
粭
翮
翯
荷
萂
螛
蠚
袔
褐
覈
訶
訸
詥
謞
诃
賀
贺
赫
釛
鉌
鑉
靍
靎
靏
鞨
餄
饸
魺
鲄
鶡
鶴
鸖
鹖
鹤
齕
龁
龢
㓭
㔠
㕡
㕰
㥺
㦦
㪉
㬞
㭱
㮝
㮫
㵑
㷎
㷤
㹇
㿣
䃒
䅂
䎋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惶
愰
慌
晃
晄
曂
朚
榥
湟
滉
炾
煌
熀
熿
獚
bó
髆
拼音:
bo
注音:
ㄅㄛˊ
部首笔画:
9
总笔画:
19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
骨
造字法:
五笔86:
MEGF
五笔98:
MESF
五行:
Unicode:
U+9AC6
四角号码:
73242
仓颉输入法:
BBIBI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髆字拼音(带声调)
bó
髆字笔顺
竖折折捺折竖折横横横竖折横横竖捺横竖捺
基本解释
●
髆
bó ㄅㄛˊ
◎ 古同“膊”。
汉语字典
[①][bó]同“膊1”。亦作“拍2”。
音韵参考
[广 韵]:補各切,入19鐸,bo,宕合一入唐幫[平水韵]:入声十药[粤 语]:bok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亥集上】【骨字部】 髆;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450第19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伯各切,𠀤音博。【說文】肩甲也。【前漢·武帝紀】皇子髆爲昌邑王。【註】晉灼曰:髆,許愼以爲肩髆字。【集韻】或作䯙。 又【集韻】匹各切,音粕。義同。本作䯙。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