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常见生僻字
椎
畷
綴
缀
腏
醊
隹
追
娷
坠
墜
惴
沝
甀
硾
礈
笍
縋
缒
膇
諈
贅
赘
錐
錣
鑆
锥
騅
骓
鵻
䄌
肫
啍
窀
訰
迍
准
凖
埻
宒
準
稕
綧
衠
諄
谆
㡒
焯
犳
諁
灂
鐲
濯
棁
汋
蠿
着
鵫
啄
櫡
茁
娺
窡
丵
倬
劅
卓
叕
啅
圴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鹚
㞖
㠿
㓨
㘂
㘹
㡹
㢀
㤵
㩞
㹂
䂣
䆅
䈘
䓧
bì
獙
拼音:
bi
注音:
ㄅㄧˋ
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14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
犭
造字法:
五笔86:
QTUT
五笔98:
QTIT
五行:
Unicode:
U+7359
四角号码:
48240
仓颉输入法:
KHFBK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獙字拼音(带声调)
bì
獙字笔顺
撇折撇捺撇竖折竖撇捺撇横撇捺
基本解释
●
獙
bì ㄅㄧˋ
◎ 〔獙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形状似狐狸而有翅膀,声音似大雁。
汉语字典
[①][bì][《集韻》毗祭切,去祭,並。]见“獙獙”。
音韵参考
[平水韵]:去声八霁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下】【犬字部】 獙;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718第10
【集韻】毗祭切,音敝。【山海經】姑逢之山有獸焉,狀如狐而有翼,音如鴻鴈,名曰獙獙。【註】獙獙,狐屬也。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韩国明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