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征
nà zhēng
  • 拼 音:nà zhēng
  • 注 音:ㄣㄚˋ ㄓㄥ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即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仪礼·士昏礼》:“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 郑玄 注:“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 贾公彦 疏:“纳此,则昏礼成,故云徵也。”《晋书·礼志下》:“ 江 左以来,太子婚,纳徵用玉璧一,兽皮二,未详何所準况。”《南史·裴松之传》:“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参见“ 纳币 ”。

  • 基本含义
    征收并接受
  • 详细解释
    纳征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征收并接受财物、人员等。这个成语强调了征收和接受的过程,表示接受的一方对征收的内容没有异议。
  • 使用场景
    纳征一般用于描述政府征收税款、收取捐款等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 故事起源
    纳征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高祖本纪》:“大宗正周亚夫上书,言:‘陛下欲以金千斤纳征天下,臣请得其半。’”原意是周亚夫建议汉高祖刘邦征收金银财物,他愿意为国家做出贡献。后来,“纳征”成为了一个成语,用于表示接受征收的意思。
  • 成语结构
    纳征是一个动词短语,由“纳”和“征”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政府决定纳征企业的利润作为税款。2. 我们应该纳征捐款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纳征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接受一大堆物品,表示他正在纳征。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纳征相关的成语,如“纳贡”、“征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纳征了我们的作业。2. 初中生:政府纳征了企业的利润作为税款。3. 高中生:学校纳征了学生的捐款用于慈善事业。4. 大学生:政府纳征了个人所得税来建设基础设施。5. 成年人:我愿意纳征一部分工资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