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赍
qīng jī
  • 拼 音:qīng jī
  • 注 音:ㄑㄧㄥ ㄐ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轻賫 ”。 1.随身携带的少量粮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约轻齎,絶大幕。”《汉书》引此文 颜师古 注:“轻齎者,不以輜重自随,而所齎粮食少也。一曰齎字与资同,谓资装也。”
    (2).携带少量资财。《后汉书·朱儁传》:“儁乃羸服间行,轻齎数百金到京师,赂主章吏,遂得刊定州奏。”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所支钱米,决不能赡养其家,不免乞取,既冒深法,必须重赂,轻齎密行,交付其押纲。”
    (3).谓携带的资斧逐渐告罄。 唐 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餘波期救涸,费日苦轻齎。” 仇兆鳌 注:“本期餘波救涸,乃日久而齎资已竭矣。”一本作“ 轻賫 ”。
    (4).便于携带。《宋史·食货志下二》:“自当十钱行,以一夫而负八十千,小车载四百千,钱既为轻齎之物,则告牒为滞货,盐钞非得虚抬之息则不行。” 清 冯桂芬 《用钱不废银议》:“银之利在轻齎,不废其轻齎之利也。银之害在匱乏,不受匱乏之害也。”
    (5).轻赍银。《元典章新集·户部·钱粮》:“诸人告发仓官人等结揽轻賫,飞走官粮。”《明史·倪岳传》:“朝廷出帑藏给边,岁为银数十万。 山西 、 河 南输轻齎於边者,岁不下数十万。”参见“ 轻齎银 ”。

  • 基本含义
    轻视小看
  • 详细解释
    轻赍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不重视、小看。它常用于形容人对待别人或事物的态度轻蔑、不在意。
  • 使用场景
    轻赍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用于批评别人对待某人或某事的态度轻蔑、不在意的行为。
  • 故事起源
    轻赍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位宰相。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宰相因为某些原因得罪了皇帝,被贬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做官。当时,宰相非常自负,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对这个贬职并不在意,甚至还觉得是一种解脱。然而,他的轻视和不在意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他在贬职后不久就失去了官位,并且被人们轻赍。
  • 成语结构
    轻赍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轻”和“赍”。其中,“轻”表示轻视、不重视,“赍”表示小看、不在意。
  • 例句
    1. 他对我的建议总是轻赍一笑,看不起我的意见。2. 不要轻赍别人的付出,要珍惜每一个帮助你的人。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轻赍”记忆为“轻视者被赍”,意思是那些轻视别人的人最终会被轻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轻赍相关的成语,例如“轻视”、“轻蔑”等,以扩大对于轻赍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轻赍我,不愿意和我一起玩。2. 初中生:她对我的努力毫不在意,完全轻赍我。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的问题总是轻赍一笑,让我们感到很沮丧。4. 大学生:不要轻赍别人的努力,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