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持
jī chí
  • 拼 音:jī chí
  • 注 音:ㄐㄧ ㄔ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捧持。 汉 王充 《论衡·纪妖》:“妖气象人之形,则其所賷持之物,非真物也。”《法苑珠林》卷一○九:“賫持珍宝,赠遗与王。” 宋 苏轼 《论高丽进奉第二状》:“今来又访问得还是本院行者姓 颜 人,賷持 净源 真影舍利,随舶舩过海。”
    齎持:携带;携持。《史记·李斯列传》:“ 秦王 乃拜 斯 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齎持金玉以游説诸侯。” 南朝 梁 周捨 《上云乐》:“復有奇乐章,齎持数万里。”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潮退,见一异物立於波中,褐色,有毛,有牙,有脚,有鼻,有耳,骨软似不任齎持。”

  • 基本含义
    指负担、承担。
  • 详细解释
    赍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赍”意为负担、承担,表示承担某种责任或负担。而“持”意为持有、拿着,表示承担的东西被持有或拿着。整个成语赍持强调了一个人承担某种责任或负担,并且将其持有或拿着。
  • 使用场景
    赍持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承担某种重任或责任,表示他勇于担当,不怕困难。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于工作、学习或家庭责任的承担,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背负着某种重要使命。
  • 故事起源
    赍持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个故事。当时,楚汉战争即将结束,刘邦派人去找项羽谈判,希望能够达成和平协议。项羽接到刘邦的使者后,将他们带到了自己的帐篷中。在谈判过程中,项羽突然起身,将一块帛书塞入怀中,然后继续坐下来继续谈判。刘邦的使者惊讶地问项羽为什么要这样做,项羽回答说:“这是我承担的责任,我要将其持有。”从此以后,“赍持”成为了描述承担责任的成语。
  • 成语结构
    赍持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1. 他赍持着整个家庭的生计。2. 领导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他毫不犹豫地赍持了起来。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赍持这个成语与“负担”和“持有”两个关键词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想象一个人承担着沉重的负担,同时又将其牢牢地持在手中,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赍持相关的成语,如“赍粮”、“赍酒”,进一步丰富对于承担责任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要赍持我的作业,不能拖到最后一刻。2. 初中生:班长赍持着组织同学们参加运动会的任务,确保一切顺利进行。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赍持着学校的形象,做好榜样。4. 大学生:我愿意赍持着家庭的希望,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