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踦卫国
wāng jī wèi guó
  • 拼 音:wāng jī wèi guó
  • 注 音:ㄨㄤ ㄐㄧ ㄨㄟˋ ㄍㄨㄛ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汪踦 , 春秋 鲁国 的一个儿童,在参加抗击 齐国 的战斗中牺牲。 鲁国 破格以成年礼葬之。踦,亦作“ 錡 ”。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及《礼记·檀弓下》。后因以“汪踦卫国”作为儿童救国的典型事例。 鲁迅 《花边文学·小童挡驾》:“即使到了紧要关头,也还是什么‘ 木兰 从军’、‘ 汪踦 卫国’,要推出‘女子与小人’去搪塞的。”

  • 基本含义
    指舍身救国,为国家而奋不顾身的精神。
  • 详细解释
    汪踦卫国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汪踦”和“卫国”组成。汪踦是指舍身,奋不顾身;卫国是指保卫国家。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弃个人的安全和利益,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保卫国家的事业中去。
  • 使用场景
    汪踦卫国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一个人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毫不犹豫地为国家奋斗的精神。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也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勇于担当,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全贡献力量。
  • 故事起源
    汪踦卫国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据说,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秦昭王曾经有一个宠臣叫汪踦,他为了保卫秦国,舍身忘死,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人们用“汪踦卫国”来形容他舍己为国的精神。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 例句
    1. 他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勇敢,完全是汪踦卫国的表率。2. 这位科学家以他的杰出贡献展现了汪踦卫国的精神。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舍身忘死地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事业中去,表现出了汪踦卫国的精神。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爱国精神相关的成语,如“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一名军人,他每天都在汪踦卫国,保卫我们的国家。2. 初中生: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传承汪踦卫国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3. 高中生:只有具备汪踦卫国的精神,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人物,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4. 大学生: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应该以汪踦卫国的精神为榜样,为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