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惧
tì jù
  • 拼 音:tì jù
  • 注 音:ㄊㄧˋ ㄐ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戒惧。《吕氏春秋·慎大》:“ 汤 乃惕惧,忧天下之不寧,欲令 伊尹 往视 旷夏 。”《易·乾》“夕惕若厉” 唐 孔颖达 疏:“虽至於夕,恆怀惕惧。”

  • 基本含义
    惊恐害怕,战战兢兢,提心吊胆。
  • 详细解释
    惕惧是指对于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或危险感到恐惧和担心。它强调的是人们在面对未知或有风险的事物时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 使用场景
    惕惧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临重大决策、面对陌生环境、遭遇危险或困境时的心理状态。例如,一个人在面试前会感到惕惧,因为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胜任工作;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中会感到惕惧,因为他不熟悉周围的环境。
  • 故事起源
    惕惧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徐无鬼》一章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徐无鬼的人,他惧怕死亡,因此一直想尽办法延长自己的寿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惕惧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但过度的惕惧也可能会让人无法享受生活。
  • 成语结构
    惕惧是由两个相同的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清晰。
  • 例句
    1. 面对考试,他感到惕惧不安。2. 在陌生的城市中,她感到惕惧和孤独。3. 当听到突然的声音时,他惕惧地回头看了一眼。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记忆,如“提心吊胆”、“战战兢兢”。此外,可以将“惕惧”与“紧张”、“恐惧”等近义词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惕惧相关的成语,如“胆战心惊”、“惶惶不安”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参加比赛前感到惕惧,但我还是鼓起勇气去尝试了。2. 初中生:面对高考,我感到惕惧,因为这关系到我的未来。3. 高中生: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惕惧,但他仍然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