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病
shēng bìng
  • 拼 音:shēng bìng
  • 注 音:ㄕㄥ ㄅㄧㄥ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 南朝 梁 沉约 等,至 唐 乃有此称。 唐 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 稹 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年十五六,初识声病。” 宋 苏轼 《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札子》:“试经义者主虚浮之文,考试赋者主声病之学,纷紜争竞,理在不疑。”《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 胡三省 注:“声病,谓以平、上、去、入四声辑而成文,音从声顺谓之声,反是则谓之病。”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上》:“昔之诗赋亦何足以得士,然必费考索,推声病,未有若时文,空疏不学之人皆可为之也。”参阅 郭绍虞 《永明声病说》、《再论永明声病说》。

  • 基本含义
    指声音嘶哑、失声等声带疾病。
  • 详细解释
    声病是指由于声带疾病引起的声音异常或失声的情况。声带是人体发声的重要器官,当声带受损或发生疾病时,会导致声音嘶哑、失声等症状。声病的发生可以由于多种原因,如嗓子过度使用、声带受到感染等。
  • 使用场景
    声病这个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声音异常或失声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歌手、演员等需要使用声音表演的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 故事起源
    声病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的“音色篇”。在古代,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声音来判断他们的身体状况。如果一个人的声音异常或失声,通常意味着他们身体出现了问题,特别是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因此,声病成为了形容声音异常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声病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声”指声音,“病”指疾病。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 例句
    1. 他最近一直嗓子不舒服,可能是得了声病。2. 演员在长时间的表演中需要保护自己的嗓子,以免患上声病。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声病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嗓子发出异常的声音,像是发病一样嘶哑,这样就能够记住声病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声病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声音和声带健康的知识。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声带,如何正确使用声音等,对于保持声音健康非常重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嗓子疼,老师说我可能得了声病。2. 初中生:他最近嗓子不好,可能是因为练习唱歌太过用力导致的声病。3. 高中生:演员在舞台上长时间高强度的表演容易导致声病,需要注意保护嗓子。4. 大学生: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预防和处理声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