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衡
shū héng
  • 拼 音:shū héng
  • 注 音:ㄕㄨ ㄏ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亦指宰辅之位。《北史·序传·李冲》:“僕射执我枢衡,总釐朝务,使我无后顾之忧。” 唐 张九龄 《酬宋使君见赠之作》诗:“时来不自意,宿昔谬枢衡。翊圣负明主,妨贤愧友生。” 宋 苏轼 《祭魏国韩令公文》:“召自北方,付之枢衡。”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藏春 佐命新朝,运筹帷帐,致位枢衡。”

  • 基本含义
    指掌握重要事物的关键人物或物品,也可指起调节、平衡作用的重要因素。
  • 详细解释
    枢衡一词来源于古代的机关装置,用于控制门窗的开合以及车辆的行进方向。比喻在某个事物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平衡作用的人或物。枢衡也可以指掌握重要事物的关键人物或物品。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在某个系统或组织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人或物,也可以用来形容起调节、平衡作用的重要因素。
  • 故事起源
    枢衡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宣公二十年》篇。当时,郑国的丞相公子重耳因受到贵族的排挤而被迫离开郑国。他前往晋国,希望得到晋国的支持。晋国的国君见到公子重耳,觉得他很有才华,决定授予他重要的职位,让他成为晋国的枢衡之臣,起到调节和平衡晋国内外事务的作用。从此,枢衡一词开始用来形容掌握重要事物的关键人物。
  • 成语结构
    枢衡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在公司是一个枢衡人物,能够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2. 这个决策对整个项目的成功非常关键,他的意见是枢衡的。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枢衡的发音“shū héng”与“数衡”,想象一个数衡秤盘在起到平衡调节作用的形象,帮助记忆枢衡的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枢衡相关的成语,如“权衡利弊”、“衡量利害”等,以扩展对调节、平衡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枢衡,帮助我们协调学习和生活。2. 初中生:父母是家庭的枢衡,调节家庭关系和家庭事务。3. 高中生:政府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枢衡的角色,平衡各方利益。4. 大学生:法律是社会的枢衡,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5. 成年人:在职场中,沟通和协调能力是一个枢衡,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同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