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
tú shān
  • 拼 音:tú shān
  • 注 音:ㄊㄨˊ ㄕㄢ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涂山 Tú Shān
    (1) [Tushan] 传说禹会诸侯及娶妻之地方
    禹合诸侯于 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
    涂山者, 禹所取妻之山也。——《越绝书·记地传》
    (2) 具体位置说法不一,一说在今浙江西北,一说在安徽蚌埠西

  • 详细解释

    (1).古国名。相传为 夏禹 娶 涂山 女及会诸侯处。《书·益稷》:“予创若时,聚于 涂山 。” 孔 传:“ 涂山 ,国名。”
    (2).山名。其所在有三说:(1)在今 安徽 怀远县 东南、 淮河 东岸,又名 当涂山 。《左传·哀公七年》:“ 禹 合诸侯於 涂山 ,执玉帛者万国。” 杜预 注:“ 涂山 在 寿春 东北。”《史记·夏本纪》:“予辛壬娶 涂山 ,辛壬癸甲,生 啟 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 司马贞 索隐:“ 皇甫謐 云‘今 九江 当涂 有 禹 庙’,则 涂山 在 江 南也。”参阅《太平寰宇记·濠州》。(2)在今 四川 重庆市 巴县 。俗名 真武山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禹 娶於 涂 ,辛壬癸甲而去,生子 啟 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 江州 涂山 是也,帝 禹 之庙铭存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 之北岸有 涂山 ,南有 夏禹 庙、 涂君 祠,庙铭存焉。”(3)在今 浙江 绍兴县 西北。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涂山 者, 禹 所娶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 张宗祥 校注:“《越絶》及《吴越春秋》皆指 会稽 。”
    (3). 涂山 女, 夏禹 的妻子。 汉 刘向 《列女传·魏曲沃负》:“ 夏 之兴也以 涂山 ,亡也以 末喜 。”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 涂山 四日离 大禹 ,你直恁地捨不得分离。”

  • 基本含义
    形容文笔或书法极其拙劣,毫无艺术价值。
  • 详细解释
    涂山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形容文学作品、书法字迹等的质量极差,毫无艺术价值。涂山的山字指的是书法中的山水画,而涂山则表示了对书法字迹的极度批评和不满。这个成语的含义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文学作品、书法字迹等的质量极差,毫无艺术价值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书法水平或文笔水平很差的情况。
  • 故事起源
    涂山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答李文甫书》中的一句话:“涂山写字,岂能无迹?”韩愈在这句话中用“涂山写字”来形容李文甫的书法字迹极差,毫无艺术价值。后来,这句话中的“涂山”逐渐演变为成语,“涂山”成为一个固定的词语,用来形容文学作品、书法字迹等的质量极差,毫无艺术价值。
  • 成语结构
    涂山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涂”和名词“山”组成。
  • 例句
    1. 他的书法字迹真是涂山,一点艺术价值都没有。2. 这篇文章写得真是涂山,连基本的逻辑都没有。3. 他的绘画水平真是涂山,看起来像个小孩子画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山上涂鸦,画得非常随意和拙劣,毫无美感。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书法和绘画的知识,了解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构成。也可以学习其他形容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的质量差的成语,如“拙笔磨墨”、“拙劣无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字写得真是涂山,看起来很难看。2. 初中生:这篇作文写得真是涂山,语法错误连篇。3. 高中生:他的书法真是涂山,毫无艺术价值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