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断
pū duàn
  • 拼 音:pū duàn
  • 注 音:ㄆㄨ ㄉㄨ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处理;决定。《旧五代史·食货志》:“其麴官中自造,委逐州减旧价一半,於在城扑断货卖。” 宋 刘克庄 《岁晚书事》诗之五:“人间止有 漳泉 叟,扑断 衡山 了一生。”

  • 基本含义
    形容力度大、猛烈,使人难以抵挡。
  • 详细解释
    扑断是由动词“扑”和动词“断”组成的成语。扑指用力向前冲击,断指折断、分裂。扑断形容力度大、猛烈,使人难以抵挡。
  • 使用场景
    可用于形容某种力量或行动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使人无法抵挡或阻挡。
  • 故事起源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了一个故事,刘邦破釜沉舟,发誓要夺取天下。他在一次战斗中,率领部下奋勇杀敌,勇猛无比,所向披靡。刘邦的敌人被他的冲击力所震慑,无法抵挡,最终被彻底击败。后来,人们用“扑断”来形容刘邦那种力度大、猛烈的攻击。
  • 成语结构
    动词+动词
  • 例句
    1. 他一拳猛地打在门上,门立刻扑断了。2. 那只猛虎扑断了猎物的脖子。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刘邦破釜沉舟的故事,想象他的冲击力量大到足以扑断一切阻碍。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力度大、猛烈相关的成语,如“力挽狂澜”、“雷霆万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拿着玩具锤子,扑断了玩具熊的腿。2. 小学生:大风吹倒了树,树干被扑断了。3. 初中生:足球运动员一脚射门,皮球扑断了门将的手指。4. 高中生: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了,让我感觉像是扑断了我的思维。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