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讨本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xún yuán tǎo běn ㄒㄩㄣˊ ㄧㄨㄢˊ ㄊㄠˇ ㄅㄣˇ

    寻源讨本(尋源討本) 

    穷本溯源。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如二传者,记言载事,失彼菁华,寻源讨本,取诸胸臆。”

  • 基本含义
    寻找事物的根源,追求真相或真实的本质。
  • 详细解释
    寻源讨本意指追溯事物的起源,探求事物的真相。该成语强调对问题或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以便找到真实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描述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调查,以及对事物真相的追求。也可以用于鼓励他人要勇于寻找真相,不止于表面现象。
  • 故事起源
    寻源讨本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学者。据说,有一天,这位学者在看书时发现了一本破旧的古籍。他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寻找这本书的起源和作者。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调查,他最终找到了这本书的真正来源,并发现了其中蕴含的珍贵知识。因此,人们将这种追求真相和探索事物本质的行为称为“寻源讨本”。
  • 成语结构
    寻源讨本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寻找、根源和书籍。
  • 例句
    1. 他对这个问题寻源讨本,终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2. 这位科学家一直在寻源讨本,希望能发现新的科学发现。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该成语的三个字分别与其意思进行联想,寻找事物的根源,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事物的真相。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寻源讨本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如“探源溯流”、“追本溯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读历史书,因为可以寻源讨本,了解过去的故事。2. 初中生:老师教我们要对问题进行寻源讨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3. 高中生:科学研究需要寻源讨本,才能取得新的突破。4. 大学生:在写论文时,要进行寻源讨本,确保论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