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桑里
lóu sāng lǐ
  • 拼 音:lóu sāng lǐ
  • 注 音:ㄌㄡˊ ㄙㄤ ㄌ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汉 末 刘备 的故里名。在今 河北省 涿县 境。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 刘备 少时,宅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望如车盖。 备 与诸小儿在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后称此地为 楼桑里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马水》:“ 巨马水 ……又东逕 涿县 酈亭 楼桑里 南,即 刘备 之旧里也。”亦省称“ 楼桑 ”。 清 黄景仁 《张桓侯故里》诗:“小店犹名 义 ,居民半姓 张 。时时有云气,往往接 楼桑 。”

  • 基本含义
    指人心思缜密,思考深入。
  • 详细解释
    楼桑里是由“楼”、“桑”和“里”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楼”指楼阁,象征高耸的思维;“桑”指桑树,象征思维的丰富;“里”指内部,象征思维的深入。整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的思维缜密,思考深入。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思维敏捷、思考深入的能力。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或者思考复杂情况时。
  • 故事起源
    关于楼桑里的具体故事起源并不明确。这个成语可能来源于古代文人的描述,用来形容他们的思维敏捷、才思敏捷。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三个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在解决问题时总是楼桑里,思考得非常周到。2. 这位科学家的思维如楼桑里般,能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楼桑里”这个成语拆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记忆。将“楼”想象成一个高耸的楼阁,代表思维的高度;将“桑”想象成一颗茂盛的桑树,代表思维的丰富;将“里”想象成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代表思维的深入。通过这些形象化的记忆,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思维、智慧相关的成语,如“智勇双全”、“眉清目秀”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老师的思维就像楼桑里一样,总是能够想出很多有趣的问题。2. 初中生:他在解决数学难题时总是楼桑里,能够找到最优解。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像楼桑里一样,总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核心。4. 大学生:在团队讨论中,她的发言总是楼桑里,给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