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宁
wú nìng
  • 拼 音:wú nìng
  • 注 音:ㄨˊ ㄋㄧㄥ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无宁 wúnìng
    (1) [rather]∶毋宁;宁可
    无宁汝先吾而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surely it doesn’t mean that…]∶难道
    宾至如归,无宁灾患

  • 英文翻译

    1.见 “毋宁” [wú nìng]

  • 详细解释

    亦作“ 无宁 ”。1.宁可;不如。《论语·子罕》:“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明 文徵明 《<陈氏家乘>序》:“与其诬也,无寧略於所始,而传其疑也。”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一:“诗人与其使用那显然不合的或然之事……无宁使用未必然的显然合理之事。”
    (2).难道。《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 杜预 注:“言见遇如此,寧当復有菑患邪?”
    (3).犹无乃,实乃。《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寧以为宗忧。” 杜预 注:“言 华氏 为 宋 宗室之羞耻。” 杨伯峻 注:“无寧,无乃也。” 宋 王安石 《酬王伯虎》诗:“贫贱欲救世,无寧犹拾瀋。” 郭沫若 《屈原》附录《我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这种鼓励无宁是一种精神上的压迫。”
    (4).不平静。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搜奇日有富,嗜善心无寧。”

  • 基本含义
    毫无疑问;没有任何可比性
  • 详细解释
    表示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这一个;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或者比较。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强调某种情况下的唯一性或者肯定性。
  • 故事起源
    无宁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原文是“无宁有土”。在古代,宁指的是宁愿,愿意。后来,这个词语演变为现在的“无宁”,表示没有其他选择,只有这一个。
  • 成语结构
    无宁是一个由“无”和“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1. 在这个问题上,无宁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正确。2. 这个问题的答案无宁是A,而不是B。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无宁”与“无二”进行联想,两者都表示没有其他选择,只有一个。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含有“无”字的成语,如“无所不为”、“无微不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无宁要吃巧克力,而不是蔬菜。初中生:在考试中,我无宁选择做数学题,因为我最擅长数学。高中生:无宁的结果是,他被选为班级的学习委员。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无宁的道路是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迎合他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