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lùn zhù
  • 拼 音:lùn zhù
  • 注 音:ㄌㄨㄣˋ ㄓ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带有研究性的著作。
    [构成]
    偏正式:论(著
    [例句]
    他的论著发表了。(作主语)

  • 英文翻译

    1.treatise; works; book

  • 详细解释

    亦作“ 论箸 ”。 1.论议和著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及稍定 汉 诸仪法,皆 叔孙生 为太常所论箸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三书》:“所云‘读《礼》,因欲有所论著’,顷尝为 介甫 言,亦有此意。” 清 戴名世 《九科大题文序》:“其为学者分别邪正,讲求指归,由俗儒之讲章而推而溯之,至於 程 朱 之所论著。”
    (2).带有研究性的著作。 唐 权德舆 《<左谏议大夫韦公诗集>序》:“前此论著,别为篇第;后此者方紬怀仙章句,而不復赋人间之事矣。” 明 李贽 《<焚书>自序》:“今既刻《説书》,故再《焚书》亦刻,再《藏书》中一二论著亦刻。” 徐特立 《青年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 毛主席 的论著就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 化的典型。”

  • 基本含义
    指论述、著述的书籍或文章。
  • 详细解释
    论著是指具有一定学术或文学价值的著作或文章。它通常是通过对某一主题或问题的研究和辩论而得出的结论和见解的总结。论著是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是学者和专家表达自己观点和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
  • 使用场景
    论著这个词语通常用于描述学术界或文学界的著作。它可以用来指代各种类型的书籍、文章、论文、报告等。在学术讨论、研究报告、学术会议等场合中,使用论著这个词语可以准确地表达对相关文献或研究成果的尊重和认可。
  • 故事起源
    论著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在古代,学者和文人常常会撰写论文或著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些论著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论著这个词语逐渐成为描述学术和文学作品的常用词汇。
  • 成语结构
    论著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论”表示论述、辩论的意思,“著”表示著述、著作的意思。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具有一定学术或文学价值的著作或文章。
  • 例句
    1. 这本论著对于研究该领域的人们来说是一部重要的参考书。2. 这篇论著提供了新的观点和研究思路。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论著这个词语。例如,将“论”字想象成两个人在争论辩论的场景,而“著”字则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书桌前写作著述的样子。将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可以更加深刻地记忆和理解论著这个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对于论著这个词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学术和文学作品,了解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同时,也可以学习如何撰写论文和著作,提高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多读一些好的论著,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2. 初中生:我最喜欢的论著是《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3. 高中生:写作文之前,我们需要先查阅一些相关的论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题目。4. 大学生:我正在撰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需要参考很多专业的论著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