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牍
sī dú
  • 拼 音:sī dú
  • 注 音:ㄙㄧ ㄉ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私人的记事簿。《明史·丘橓传》:“御史巡方,未离国门,而密属之姓名,已盈私牘。”

  • 基本含义
    私自盖印的文件或信件
  • 详细解释
    私牍是指私自盖印的文件或信件,不经过正式渠道,未经授权的印章或签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私自行事,违背规定或规范的行为。
  • 使用场景
    私牍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或警告他人私自行事、违反规定的行为。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比如工作场所、学校或社会生活中。
  • 故事起源
    私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场。在古代,官员们会用官方的印章来盖章批准文件或信件。然而,有些官员为了私自行事,不经过正式程序,就会使用私人的印章来盖章。这种行为被视为违法和不道德,因此产生了成语“私牍”。
  • 成语结构
    私牍由两个字组成,其中“私”表示私人的,而“牍”表示文件或信件。
  • 例句
    1. 他私牍文件,违反了公司的规定。2. 这封私牍信件是无效的,因为没有经过正式的授权。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私下里盖章,而不经过正式的程序,这样就违反了规定。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语相关的知识,比如成语的来源和演变,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私牍了考试答案,被老师发现了。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私牍了一份请假条,结果被校长知道了。3. 高中生:为了顺利通过考试,他私牍了一些作弊笔记。4. 大学生:他私牍了一份实习证明,却被公司发现了。5. 成年人:政府官员私牍了一些文件,引发了一场丑闻。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国词语“私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