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头
láng tóu
  • 拼 音:láng tóu
  • 注 音:ㄌㄤˊ ㄊㄡ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明 时,将廊房应纳钱钞,择居民之有力者负责交纳,称其人为“廊头”。参见“ 廊房 ”。

  • 基本含义
    指在走廊或门前,表示位置靠前或靠近门口。
  • 详细解释
    成语“廊头”源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中的一句“廊前初日照溪桥”,原指在廊子前面或门口。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引申为表示位置靠前或靠近门口的意思。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位置靠前、地位显赫的人或事物。也可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环境或景色。
  • 故事起源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中的“廊前初日照溪桥”一句,描述了一个人在秋夜清晨走出门廊,看到阳光照耀在溪桥上的景象。这句诗中的“廊前”一词,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廊头”。
  • 成语结构
    动词+名词
  • 例句
    1. 他是这家公司的廊头人物,决策权都掌握在他手中。2. 这个学校的图书馆位于校园的廊头位置,很容易找到。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廊头”与门口或走廊联系起来,形成图像联想记忆。例如,想象自己站在门口或走廊上,表示位置靠前或靠近门口。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位置和地点相关的成语,如“门庭若市”、“门可罗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校的门口看到了廊头的老师。2. 初中生:他是我们班级的廊头人物,经常帮助同学解决问题。3. 高中生:这个社团的活动地点在学校的廊头位置,很多人都参加了。4. 大学生:我在图书馆的廊头找到了一本我需要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