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郎
lì bù láng
  • 拼 音:lì bù láng
  • 注 音:ㄌㄧˋ ㄅㄨˋ ㄌ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官名。 东汉 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后代因之。《晋书·毕卓传》:“ 太兴 末,为吏部郎。”《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上赏 谢朓 之功,迁尚书吏部郎。” 胡三省 注:“《唐六典》曰:吏部郎,职在选举。 魏 晋 用人,妙於时选,其诸曹郎功高者,迁吏部郎,歷代品秩皆高於诸曹郎。”

  • 基本含义
    指贪污受贿、贪官污吏。
  • 详细解释
    吏部郎,吏部是古代官署的名称,负责管理官员任免和考核等事务。郎则是官员的称谓,相当于现代的官员职位。吏部郎原本是一个高级官员,但因为贪污受贿、贪官污吏的行为屡见不鲜,逐渐演变成贬义词,用来形容贪官污吏。
  • 使用场景
    用于形容贪官污吏的行为,特指那些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受贿的官员。
  • 故事起源
    吏部郎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官员的选拔和管理由吏部负责,吏部郎是吏部的高级官员之一。然而,由于某些吏部郎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给人民带来了很多困扰和不公平待遇,因此,吏部郎逐渐成为了一个贬义词。
  • 成语结构
    吏部郎是一个由“吏部”和“郎”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表示官员的职位和身份。
  • 例句
    1. 这个官员明明是个吏部郎,却经常收受贿赂。2. 这个地方的吏部郎贪污受贿已经被揭发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穿着华丽的官服,手里拿着一沓沓的钱,而他的背后写着“吏部郎”三个字,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官制和官员的职责,了解吏部的具体职能,以及其他与官员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吏部郎是一个贪婪的官员,他不关心人民的利益。2. 初中生:这个吏部郎经常收受贿赂,已经被纪检部门调查了。3. 高中生:吏部郎的贪污受贿行为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 4. 大学生及以上
    吏部郎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官制,用来形容贪官污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