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识
liù shí
  • 拼 音:liù shí
  • 注 音:ㄌㄧㄨˋ ㄕ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 前六识 ”。 明 破悭道人 《一文钱》第六出:“内六尘,外六根,中六识,去缚解粘,立登般若。”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列子 知西方有圣人矣,其曰:‘以耳视,以目听。’曰:‘视听不以耳目。’於圣人六根互用之法,六识之相,庶近似之,皆非 庄周 所知者。”参阅《成唯识论》五。

  • 基本含义
    指人的知觉和认知能力,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
  • 详细解释
    六识是佛教中的概念,它指的是人类感知和认知世界的能力。六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通过这六种感官,人们能够感知外界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理解和思考。
  • 使用场景
    六识这个成语常用于佛教讲解中,用来描述人类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多样性。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事物的全面了解和认知。
  • 故事起源
    六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楞严经》中,用来描述人们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在佛教中,通过培养和提升六识,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 成语结构
    六识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六”和“识”。
  • 例句
    1. 他的六识非常敏锐,能够感知到周围的细微变化。2. 学习是开启六识的钥匙,通过学习可以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六识分成两个部分记忆,首先记忆其中的数字“六”,然后记忆后面的“识”字。可以通过与六种感官进行联想,例如将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大脑的意识形象化,与数字“六”一起形成图像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佛教的六识理论,深入研究人类感知和认知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对六识的理解和解释。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用六识感知到了花香的味道。2. 初中生:六识帮助我们感知到周围的事物,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3. 高中生:通过培养六识,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4. 大学生:六识是人类感知和认知世界的重要能力,对于学习和研究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