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觏
kuī gòu
  • 拼 音:kuī gòu
  • 注 音:ㄎㄨㄟ ㄍㄡ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犹窥见。偷看到。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春日迟迟,人心悄悄。自因窥覯,长役梦魂。”

  • 基本含义
    偷窥、暗中观察
  • 详细解释
    窥觏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窥意为偷看、窥视,觏意为观察、察看。合在一起,窥觏表示暗中观察、偷窥他人的行为或隐私。
  • 使用场景
    窥觏一词多用于贬义,形容人暗中观察他人,有侵犯隐私的意味。常用于描述偷窥行为、窥私欲望,也可用于形容对他人行动、计划等进行暗中观察。
  • 故事起源
    窥觏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窥觏的人。据说窥觏是一个非常好奇的人,他喜欢暗中窥视别人的行为,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个故事通过窥觏的行为来警示人们不要侵犯他人的隐私,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避免被他人窥视。
  • 成语结构
    窥觏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窥为动词,表示偷窥;觏为宾语,表示观察。
  • 例句
    1. 他常常窥觏别人的隐私,让人非常反感。2. 别人的事情你不要窥觏,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窥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偷偷地从门缝或窗户里窥视别人的行为,这样就能够记住窥觏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窥觏的负面含义后,我们应该注意保护他人的隐私,避免侵犯他人的权益。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做出类似窥觏的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经常窥觏别人的作业,被老师发现了。2. 初中生:我发现有人在窥觏我家的窗户,我赶紧报警了。3. 高中生: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不要窥觏别人的手机消息。4. 大学生:社交媒体上有很多人窥觏他人的隐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