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朗
sàn lǎng
  • 拼 音:sàn lǎng
  • 注 音:ㄙㄢˋ ㄌㄤ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飘逸爽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谗险》:“卿形虽散朗而内劲狭,以此处世,难得其死。”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父 良臣 ,有尘外趣,虽在田野,而散朗简远,言不及利,对之泊如也。”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 袁 应声曰:‘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忘,道不可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襟怀散朗,有 王夫人 林下风。”

  •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散漫、不集中。
  • 详细解释
    散朗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不集中、不专注、不一致的状态。它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或批评。
  • 使用场景
    散朗一词可以用于形容学生在学习或做事时不专心、不认真,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团队或组织的工作不协调、不统一。此外,散朗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景象或气氛杂乱无序。
  • 故事起源
    散朗这个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乐府诗。在《乐府诗集》中有一首名为《散朗子》的诗,诗中描述了一个人的心情散漫,无法专心做事的状态。后来,散朗就成为了一个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不集中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散朗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散”表示分散、不集中,第二个字“朗”表示明亮、清晰。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了“散朗”的意思。
  • 例句
    1. 他这个人真是散朗,做什么事都不认真。2. 这个团队工作效率低下,完全是因为大家太散朗了。3. 这个地方的气氛太散朗了,没有任何秩序。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散朗的“散”与分散、不集中的意思联系起来,将“朗”与明亮、清晰的意思联系起来。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在工作或学习时散漫、不专心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散朗相关的成语,如散漫、散乱、朗朗乾坤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诗歌来扩大对散朗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书包里东西都散朗地摆放着,找东西的时候总是找不到。2. 初中生:他在课堂上一直散朗地坐着,完全不听老师讲课。3. 高中生:他的学习态度太散朗了,考试成绩一直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