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峙
pán zhì
  • 拼 音:pán zhì
  • 注 音:ㄆㄢˊ ㄓ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安然耸立。《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寳石负图,状像灵龟,宅于川西,嶷然磐峙。”

  • 基本含义
    形容固守、坚守不退的意志和态度。
  • 详细解释
    盘峙由两个字组成,盘指山势险峻,峙指直立不倒。这个成语比喻在困难、危险的情况下,坚守立场,不退缩。
  • 使用场景
    盘峙多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境、逆境时,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勇气、毅力和坚定不移的决心。
  • 故事起源
    盘峙这个成语起源于《战国策·赵策二》。赵国将领廉颇在赵国被敌国围困的时候,坚定地保卫国家,不退缩。他用一根竹竿插在地上,告诉士兵们,只要竹竿还能直立,就不能放弃。最终,赵国战胜了敌国,取得了胜利。
  • 成语结构
    动词+动词
  • 例句
    1. 在困境中,他展现出了盘峙的精神,坚定地不退缩。2. 面对挑战,我们要像廉颇一样,保持盘峙的态度。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廉颇在困境中用竹竿盘峙的情景,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坚持、毅力相关的成语,例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廉颇一样,在考试中盘峙,不退缩,一定要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像廉颇那样,坚持盘峙的精神,不放弃。3. 高中生:只有在面对挑战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盘峙的力量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