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jù ào
- 注 音:ㄐㄨˋ ㄠˋ
- 繁体字:
-
- 基本解释
见“ 倨傲 ”。
-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傲慢自大,目中无人。
-
- 详细解释
- 倨慠是由“倨”和“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倨意为傲慢自大,慠意为目中无人。这个成语形容人的态度傲慢自大,对他人不屑一顾,自以为是,目中无人。
-
- 使用场景
- 倨慠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自负、骄傲、目中无人的人。在社交场合中,当某人表现出傲慢自大、不尊重他人的态度时,可以使用倨慠来形容他。
-
- 故事起源
- 倨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策·秦策三》。相传,在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个叫韩非的学者,他自负才学,目中无人。有一天,韩非去拜访了一个名叫李斯的政治家,却表现出非常傲慢自大的态度,对李斯不屑一顾。李斯对他的态度感到非常愤怒,于是用“倨慠”来形容他的傲慢自大。
-
- 成语结构
- 倨慠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形容词性的字组成。
-
- 例句
- 1. 他对别人总是倨慠自大,从来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2. 这个人太倨慠了,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
- 记忆技巧
- 记忆倨慠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姿态,形容他傲慢自大,这样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查阅相关的成语词典或参考相关的语文教材,以扩大对成语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对别人倨慠自大,从来不肯和我们玩。2. 初中生:那个同学成绩好,但他总是倨慠自大,从来不肯帮助别人。3. 高中生:他在学校里很有成就,但他的倨慠态度让他失去了很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