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遁
liú dùn
  • 拼 音:liú dùn
  • 注 音:ㄌㄧㄨˊ ㄉㄨ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流荡逃遁。《庄子·外物》:“夫流遁之志,决絶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道化凌迟,流遁遂往。”
    (2).耽乐放纵。《文选·张衡<东京赋>》:“若乃流遁忘反,放心不觉,乐而无节,后离其戚。” 薛综 注:“言若流情放心,不自反寤,恣意所为,淫乐无礼以无节,终后卒当罹其忧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於是习华随侈,流遁忘反。”
    同“ 流循 ”。《淮南子·原道训》:“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淖溺流遁,错繆相纷而不可靡散。”

  • 基本含义
    指逃避现实、逃避责任,不思进取,沉迷于逍遥自在的生活。
  • 详细解释
    流遁一词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他们倾向于逃避世俗的琐事,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流遁的人常常不愿承担责任,不思进取,沉迷于逍遥自在的生活,不愿意参与社会的事务。
  • 使用场景
    流遁一词多用于形容某些人在面对困难、责任或现实时选择逃避的行为。可以用来描述那些不愿意努力奋斗,只想过着轻松悠闲生活的人。
  • 故事起源
    流遁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一书中。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在这本书中描述了一个人的理想生活状态,即逍遥自在、超脱尘世的境界。这种生活态度被后人称为“流遁”。
  • 成语结构
    流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流”代表逃避,逍遥自在,“遁”代表远离、逃避。
  • 例句
    1. 他整天不务正业,沉迷于游戏中,真是一副流遁的模样。2.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选择流遁,而是要勇敢面对并解决问题。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逃避”、“不思进取”等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流遁这个成语的含义。另外,可以将流遁的发音与“流顿”进行联想,强调流遁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词语,如“逃避现实”、“不思进取”等,来扩展对流遁这一主题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想去上学,总是流遁在家里。2. 初中生:面对学习的压力,有些同学选择了流遁。3. 高中生:他不愿意考大学,选择了流遁,过着颓废的生活。4. 大学生:有些大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流遁在家,不思进取。5. 成年人:面对生活的困难,有些人选择了流遁,不愿意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