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妆
tí zhuāng
  • 拼 音:tí zhuāng
  • 注 音:ㄊㄧˊ ㄓㄨㄤ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见“ 啼粧 ”。
    亦作“ 啼糚 ”。亦作“ 啼妆 ”。1. 东汉 时,妇女以粉薄拭目下,有似啼痕,故名。《后汉书·五行志一》:“啼糚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始自大将军 梁冀 家所为,京都歙然,诸 夏 皆放效。” 宋 欧阳修 《长相思》词:“爱著鹅黄金缕衣,啼粧更为谁?”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 西汉 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
    (2).借指美人的泪痕。 前蜀 韦庄 《闺怨》诗:“啼粧晓不乾,素面凝香雪。” 清 吴伟业 《圆圆曲》:“蜡炬迎来在战场,啼糚满面残红印。”一本作“ 粧 ”。

  • 基本含义
    指女子哭泣时妆容被破坏,形容哭得伤心痛苦。
  • 详细解释
    啼妆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女子在哭泣时妆容被破坏的情景。它意味着女子哭得非常伤心,以至于妆容被破坏得一塌糊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女子因为悲伤、失落或痛苦而哭泣,表达她们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 使用场景
    啼妆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女子在失恋、离别、丧失亲人或遭遇不幸等情况下的哭泣。它可以用于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和口语中,以表达女子的悲痛和内心的痛苦。
  • 故事起源
    啼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在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女子的妆容被认为是她们的美丽和自尊的象征。当一个女子因为悲伤而哭泣时,她的妆容会被破坏,这象征着她的心灵受到伤害。因此,啼妆成为了形容女子内心痛苦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啼妆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啼”和“妆”。其中,“啼”是动词,意为哭泣;“妆”是名词,意为妆容。
  • 例句
    1. 她听到噩耗后,啼妆不止,让人看了很心疼。2. 她离别时啼妆不已,令人难以忍受她的痛苦。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啼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女子在哭泣的时候,她的妆容被破坏得一塌糊涂,形象地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情感和心理状态相关的成语,例如“泪如雨下”、“悲喜交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考试没考好,回到家里啼妆了一整个晚上。2. 初中生:听到好朋友要转学的消息,她啼妆不已,很伤心。3. 高中生:她在舞台上唱歌时,情感饱满,仿佛啼妆一样打动了每一个观众。4. 大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她啼妆着道别,表达了她对大学生活的不舍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