甓器
pì qì
  • 拼 音:pì qì
  • 注 音:ㄆㄧˋ ㄑ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即陶器。《辍耕录·窑器》引 宋 叶寘 《坦斋笔衡》:“陶器自 舜 时便有,三代迄于 秦 汉 ,所谓甓器是也。”

  • 基本含义
    指用石块或砖瓦砌成的水利设施。
  • 详细解释
    甓器是指用石块或砖瓦砌成的水利设施。甓器在古代用于建造水井、水道、水库等。这种用石头或砖块砌筑的水利设施可以有效地储存和供应水源,为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
  • 使用场景
    甓器一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古代水利设施的建造和使用。在现代汉语中,甓器一词较少使用,但可以用于描述古代建筑和水利工程的特点和功能。
  • 故事起源
    《史记·卷四十三·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始皇修筑渠洛的故事:“始皇欲通渠洛者,舍甓器,通之。”秦始皇为了解决渠洛水患问题,决定修筑渠洛,他放弃了传统的甓器,而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进行修建,这体现了秦始皇追求进步和创新的精神。
  • 成语结构
    甓器是一个名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古代人们用甓器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2. 秦始皇在修筑渠洛时放弃了传统的甓器,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甓器与水利设施联系起来,想象古代人们用石块或砖瓦砌成的水井、水道等,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水利工程和古代建筑的知识,深入了解甓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古代人们用甓器建造了很多水井,方便了取水。2. 初中生:秦始皇修筑渠洛时放弃了传统的甓器,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3. 高中生:甓器是古代水利工程中常用的砌筑材料,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